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理论视野

执政基础、改革指向和工作效能

  安蓉泉

  党的群众观点的核心内容,是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

  从唯物史观看,群众路线关系党执政基础的稳固。改革开放以来,我党领导人民深化改革,人民生活水平也已今非昔比。但当具体到每一个公民时,行业差别、单位差别、工作差别、贫富差别等,在有些地方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拉大了;共同富裕任重道远。由此出现了一系列值得注意的社会动向和民心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出路是创新体制机制,只有在人民群众的批评、帮助和监督下,党员干部重视民意基础、关注民众情绪、破解民生难题的意识和动力才能始终不衰。

  从价值观看,群众路线关系党和国家制度改革的指向。中国非常需要一个保证党和国家领导权威的政治体制。在充分保证中国党和国家制度容易集中力量办大事、效率比较高、没有西方国家“金钱政治”等优势与权威的同时,怎样防止党和政府各级领导人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怎样防止党和政府各级领导人用自己的意志代替人民的意志?怎样防止党和政府各级领导人“官官相护”,使“体制内”问题久拖不决?从中国国情出发,只能用民主的办法,通过创造人民广泛参与和有效监督的国家制度,靠群众的力量来逐步加以解决。

  从执政观看,群众路线关系各级领导工作的服务指向和工作效能。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群众路线,经典概括是四句话。前两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提醒我们:共产党人不是“包打天下的英雄好汉”,只有运用手中政权为民众服务,才对得起帮助我们“打下江山”的人民,才能在人民的继续支持下实现好我们的执政意图。后两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提醒我们:只有决策前“从群众中来”,才能细致了解各方意见,决策时才能“心中有数”,实施时才能“心中有底”;只有再回“到群众中去”,才有向群众说明这些意见的机会,才有机会发现“集中的意见”不符合实际的情况进而及时修正,才能使我们的动员工作更加有说服力,从而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执政意图。

  【作者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浙江日报 人文·理论视野 00014 执政基础、改革指向和工作效能 2013-09-04 3161694 2 2013年09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