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行贯:
来自田间,走向城市,走向世界,“万向”的三十年是浙江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如今,“万向”又从世界飞回田野,用发展工业赚来的钱反哺农业,投资种子、化肥、农产品深加工、远洋捕捞等等项目。“万向”三农集团的农业产业直接带动40多万农民就业,受益农民近300万人。
过去的三十年,我们都是过来人。浙江的经验,归根到底就是善于敢于从浙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政策措施。“万向”反哺农业之举让我深思。我在想,“万向”的三十年,可以说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和成功实践的三十年。我们今天走进“万向”、解读“万向”,能否从“万向”的经验中得到启发,更好地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决定,走好下一个三十年?
人多地少,农民的收入已大大提高,这就是浙江农村的当前实际。如何继续提高农民的收入?如何进一步挖掘农业的潜力?光靠政府补贴,只能是顶一年两年,不是长久之计。在我看来,农作制度创新,一亩地当几亩来利用,用食物链和生态链的理念来搞农业,是让浙江农民增产增收的好途径。改变过去稻田种植与家畜养殖相互隔裂的耕作模式,把各项种养技术组装起来,在一块耕地里种稻、养鱼、养鸭,或者实施粮食与蔬菜、瓜果轮作,应用水产混养、套养、轮养新技术。通过农作制度创新,推动农业经营体制和农技推广体制创新。这是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路子,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路子。
我很高兴看到,“万向”反哺农业,首先反哺农业科技。我要透露鲁冠球一直默默在做的事,他非常热心于农业科技的推广,为我省农业科技推广基金会捐赠了2000万元,现在还共同研究推广生态养殖项目。“万向”反哺农业,不是“恩赐”,给你一笔钱就了事了,而是用技术、营销等手段,带动产业化经营,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搞一个项目,带一个产业,富一方农民。
鲁冠球刚才说,我这辈子大事做不了,但要为农民办点实实在在的事,这辈子都不会变。我听了很感动。我在想,浙江有这么多民营企业,如果都能像鲁冠球这样心系“三农”,能够学习“万向”经验,那么,浙江农村的现代化肯定会走得更好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