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从农田到餐桌”
路线图背后的“风险管理”理念
· 发挥“选择的力量”
风险预警的信息反馈效应
· “购销路线图”绘制
缘起“流通的大市场”
· “千人4批次”的检测率
科学手段确保食品追溯与召回
· 宁波绘制大宗食品“购销路线图”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4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发挥“选择的力量”
风险预警的信息反馈效应

  作为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处的负责人,陈建荣在编制“购销路线图”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虽然销售大户对绘制路线图的用意并不十分了解,但是“宁波对食品安全管得很严”的消息,却经由他们迅速传递到了各大宗食品的主要产区。风险预警的信息反馈效应,由此得到实现。

  “摸清大宗食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路线图后,宁波与各主产地间的‘监管直通车’也会逐步得到建立。”史小华说:“一旦某一地区或单位供应的食品出现问题,可以实行一票否决制,不让该地区或单位继续担当宁波市场的供应方。”

  目前,千家万户低水平的初级农产品生产状况、部分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足,与现代化的企业生产和全国性流通体制之间的矛盾,正在日益显现。例如,肉制品、奶制品的加工都已实现现代化,但是对于原料的来源监管却跟不上,由此导致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

  在史小华看来,绘制大宗食品“购销路线图”的另一层用意在于,通过发挥消费者“选择的力量”,促使企业加强食品安全建设,从而实现企业、政府、消费者在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上的“三者互动”,共同守卫食品安全的大门。

  这样的“三者互动”,在宁波的豆制品生产和消费中得到了真实体现。

  在位于江北区白沙粮库的“宁波市豆类原料筛选加工中心”里,记者看到,两套来自东北的“筛选机”正在不停地工作。在粗选出豆杆和豆壳、筛选掉泥土和石头、通过比重机分离出含有大量黄曲霉素的霉变豆后,颗粒饱满的精选黄豆作为豆制品原料,被送往宁波市豆制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进行加工。

  早在几年前,消费者“选择的力量”,就开始在豆制品领域显现出来。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品牌消费,宁波几家规模豆制品企业销售额逐年上升的同时,杂牌小作坊日益萎缩。

  从2004年年底开始,经人大、政协代表提议,由市贸易局牵头,工商、质检、卫生部门同时要求,豆制品原料在加工前必须经过筛选,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宁波市豆类原料筛选加工中心的经理王妙贵介绍说,100公斤黄豆,经过筛选后,产出约95公斤精选黄豆。作为对5家规模豆制品企业促进食品安全举措的鼓励,市财政向企业提供每吨黄豆80元的补贴。企业可以选择将黄豆送往加工中心加工,或是直接向加工中心购买精选黄豆。

  一颗小小的黄豆,由此寄托着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向往,也体现着各类社会人对于公众安全的责任和使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发挥“选择的力量”
风险预警的信息反馈效应
2009-4-14 浙江日报000102009-04-14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