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学海
3  4  
PDF 版
· 和谐社会中的“劳动-资本”关系解读
· 1+1=?
· 话说“80后”文学现象
· 世界各国反垄断立法概况
· 【趣味逻辑】
· 情感社会学的三个基本问题
· 两种不同的辩证法
· 我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9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我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
李扬 殷剑峰
  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2年到2003年我国资金流量表为基础,对居民、政府、企业等国内三个部门的储蓄率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尽管居民的储蓄率依然显著地高于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但是,在1992年~2003年间,特别是2000年以来,我国国民储蓄率的上升主要归因于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储蓄率的上升,而居民储蓄率则是相对下降的。

  其次,居民储蓄率呈长期稳步下降趋势,既归因于其储蓄倾向下降,也归因于其可支配收入占比的下降;从影响程度来看,后者是其主要原因。居民储蓄倾向下降,反映出国家持续推行的增加国内消费的基本战略已经在居民部门取得明显效果。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环节中的持续下降,则主要由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比重的双下降所致。其中,居民劳动报酬的相对减少,主要在于企业部门支付的劳动报酬相对下降;而居民财产收入的减少则反映了居民投资领域狭窄和投资收益因流动性过剩而下降的事实。

  第三,企业部门储蓄率总体是上升的。无论是初次分配占比还是经再分配调整之后的可支配收入占比,都在稳定中呈微升之势。在初次分配阶段中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有两大因素造成了企业收入占比的上升。首先是其支付的劳动者报酬相对下降,这与居民得自劳动报酬的相对下降互为表里。其次是其支付的财产收入占比的下降。这种现象反映的经济事实是,自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由于我国的资金成本一直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上,企业运用资金的成本也是相对较低的。

  最后,政府部门的储蓄率经过了上个世纪的低位徘徊之后,自本世纪开始迅速增长。政府储蓄率的上升,归因于其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例的上升以及其储蓄倾向也不断提高两大因素。

  选自《经济研究》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学海 00011 我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 李扬 殷剑峰 2007-9-10 浙江日报000112007-09-100002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