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生猪产业如何
实现“可持续发展”
· “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双赢
· 一纸“禁养令”难以治污
· 科学发展的“发酵”效应
· 堆满猪粪的小院变干净了
· 一个养猪村的“节能减排”实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科学发展的“发酵”效应
  沼气池不仅发酵产生了沼气,也把当地农民的思路“发酵”起来了。

  目前,村里正在兴建两座大型的沼气池,每个池子有1050立方米大。这两个池子的用途与以前的完全不同——它们将被用来发电。

  占里村位于半山腰,虽然通了电,但电力供应不足,尤其是生产猪饲料的动力用电非常缺乏。

  而现在,情况不同了。即使村民开足马力使用沼气、沼肥,由于原料充足,供过于需。大量沼气、沼渣充盈池内,村民们只好每天按量放气,定时取渣倾倒。

  “现在村里单纯依靠燃烧消耗沼气,每天还多出400立方米的沼气,如果用来发电,正好能维持村里的日常用电。”占里村村主任邢加松说。而且相较一般燃煤发电,燃烧沼气不会产生有害气体,是一种较环保的发电方式。

  邢加松说,今年猪肉价格大涨,占里村收获颇丰,村里已经启动了小型沼气发电站项目,投资30多万元,预计明年村民就可以用上沼气发的电了。

  由于当地村民已经整体外迁,占里村今后可能会变成一个纯粹的养猪基地。如此,当地村民生活用电又将节省下来。这个发电项目建成后,就有可能产生剩余电力,输往其他村庄。

  在开发沼气的同时,沼渣加工也被提上日程——对沼渣内有机成分进行简单提取,就能加工成粗制肥料。虽然粗制肥料价格不高,但是胜在量大,还能节省下将沼渣运往填埋场的费用,一举多得。目前,一个简单的沼渣加工作坊正在建设中,村里计划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尽量提高肥料的肥力,打响占里村肥料价廉物优的牌子。

  这个有机肥生产项目同样有温州市农业局的参与。王蛟虎说,占里村的生猪排泄物总量很大,但如果每户都建肥厂原料又太少。因此,温州市农业局正在推荐“堆粪房”,要求农户先把沼渣收集到堆粪房里,以免雨天冲得到处都是。然后建设一家大的加工厂,沼渣在这里发酵、简单处理后即可成为有机肥,自用和外运销售都很方便。

  黄坦镇一份汇报材料对此的说明是,目前不仅把生猪排泄物全部纳入处理系统,为农村提供了清洁能源,还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条件。像从台湾引进的铁观音有机茶,不能用化肥,只能用有机肥料。而沼气池出来的沼渣就是很好的有机肥料。

  专家指出,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模式中,“桑基鱼塘”以其良性循环而出名。其生产方式是,蚕粪喂鱼,塘泥肥桑,栽桑、养蚕、养鱼三者有机结合,既收到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占里村的沼气治污和利用,不仅正合此道,还有了新的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科学发展的“发酵”效应 2007-9-10 浙江日报000102007-09-1000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