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生猪产业如何
实现“可持续发展”
· “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双赢
· 一纸“禁养令”难以治污
· 科学发展的“发酵”效应
· 堆满猪粪的小院变干净了
· 一个养猪村的“节能减排”实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个养猪村的“节能减排”实验
本报记者 朱永红 文成县报道组 赵雪微 钟建芬
  肉价高企,发展生猪养殖正成为各级政府的关注点。但是,养猪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在很多人看来是一对矛盾。

  文成县黄坦镇,位于温州水源地珊溪水库上游,是有名的生猪生产基地。占里村又是黄坦镇最大的养猪村,除一户人家外都是养猪大户。以前,这里未经处理的猪粪到处排放,不仅影响村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威胁着珊溪水库的水质。

  不过,现在的占里村变了:到处堆积的猪粪、猪尿不见了,肆虐的蚊蝇消失了,房屋整齐路面洁净,空气中也不再飘荡着臭气,这里,如今已成为别人争相参观的市级生态能源示范村。

  所有的变化,都来自于观念的变革:这个传统的农业村落,引入了“循环经济”的理念,村民建起了沼气池,将猪粪制成沼气加以利用,剩余的废渣用作农田的有机肥料,形成了自身良性循环的节能减排发展模式,颇合中国古代“桑基鱼塘”之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一个养猪村的“节能减排”实验 本报记者 朱永红 文成县报道组 赵雪微 钟建芬 2007-9-10 浙江日报000102007-09-10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