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生猪产业如何
实现“可持续发展”
· “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双赢
· 一纸“禁养令”难以治污
· 科学发展的“发酵”效应
· 堆满猪粪的小院变干净了
· 一个养猪村的“节能减排”实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双赢
  两年前,文成县能源办的技术员叶茂良带着一个项目来到占里村。他的任务是将猪粪制成沼气,解决村里的能源供应问题,以替代砍柴。同时解决污染问题,这意味着当时治污思路的转变。

  “我们这次治理,有政府的项目资金,村民只需掏少部分。同时,能源问题是农户关心的,所以推起来应该比较容易。”叶茂良说。

  当时,养猪农户的两项主要劳作,一是上山砍柴,二是用柴火给猪烧食。如果有替代能源,这两项活可以并成一项。这个目标,成了村民参与这个项目的动力。

  叶茂良带来的方案是,将猪排泄物导向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于农户生活和生产用燃气。沼渣已经在处理过程中杀死了病菌,是非常好的有机肥料。

  当时叶茂良只带了三户项目,结果申请的人太多,增加到10户。

  “参与项目的,都是文化程度高,或者在外面长了见识的人。像村委会副主任周小宽,原本在外面做生意,后来回来养猪,一听说这个项目就来参加,结果想做的人太多,只好把他家放到后面做了。”叶茂良说。

  这次建成的沼气池全部成功。不但生猪排泄物全部纳入沼气池处理,就连村民的劳作也一并减轻,甚至给猪圈消毒、热水洗涤,冬天给小猪仔保暖等日常活计,全部用沼气解决了。

  有人计算过,一户农民只要自己拿出1000多元钱,就能建立一个15立方米容积的沼气池,沼气池提供的照明、烧饭用气和沼肥替代化肥,一年下来,每户可省近万元的支出。

  目前,黄坦镇全面启动沼气净化工程,当地政府依靠国债项目、环保、能源办和珊溪水库等部门的支持,共筹集资金800多万元,全镇近2000农户将从中受益。为更好地管理和维护这批新建沼气设施,该镇组织培训的55名沼气工,已经免费到各村指导沼气项目的修建和维护。

  “技术上其实并不难,只是以前没找到好的办法,要尽量去引导农民。”叶茂良说。

  他的“引导术”是,把沼气当治污的“奖励”,让农户看到实在的利益。

  事实上,这个项目的意义不仅在于治理污染和节约柴火,还在于保护了山林植被。

  根据当地统计,单是给这些母猪烧猪食,每户农民一个月就要烧掉750公斤的柴火。而这些柴火需要到5公里外的山中砍伐树木,这不仅占用一个壮劳力10天时间,对周围的山林植被也造成恶劣影响。

  “以前大家猪养得少,捡柴火也够用,到后来猪多了就开始砍树,一路砍出去,需要到很远的地方才能砍到柴。现在都不需要了。”叶茂良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双赢 2007-9-10 浙江日报000102007-09-10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