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生猪产业如何
实现“可持续发展”
· “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双赢
· 一纸“禁养令”难以治污
· 科学发展的“发酵”效应
· 堆满猪粪的小院变干净了
· 一个养猪村的“节能减排”实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纸“禁养令”难以治污
  但在此前,黄坦镇的生猪饲养基地,由于污染严重,几经治理都没有成效。

  根据测算,一头猪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10个人以上的污物排放量。在占里村,320户人家中有部分整家外迁,另外200多户养猪户,养15头母猪以上的大户有59户。

  由于母猪的数量相对稳定,因此当地在统计中以母猪数量为标准,母猪与实际猪的数量大概是1∶4。因此,59户大户的生猪存栏数,每户实际上都在60头以上。

  2005年,温州当地媒体报道指出,黄坦镇养猪业产生的污染问题,不但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也对300多万温州市区及周边市民的大水缸——珊溪水库产生了威胁。

  因此,黄坦镇养殖业污染治理被列为温州市政府15个挂牌督办的突出环境问题之一。

  据资料记载,当时黄坦镇要求规模以上的生猪养殖场在启动之前要落实治污措施,但对数量庞大的散户却无计可施。

  此后,文成县和黄坦镇提出把养殖场集中到一处,以方便治污。但专家在现场察看后投了反对票,理由是,集中养殖的最大弊端是一旦发生疫情,很难有效控制。另外,分散养殖也使部分排泄物经生物净化减轻了污染,而集中起来的排泄物,自然界本身分解能力有限,人工处理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办法。

  曾经试过的沼气池等方案,也因技术缺陷,未能取得成功。甚至,因治理失败导致巨大经济损失,专业户也失去了信心。

  “自此,文成县和黄坦镇采取了限制、引导转产的政策,所有猪场不得擅自扩大,新建猪场一律不批。”赵剑星说。

  现在回头来看,发展生猪养殖与保护水源之间有个吃饭与吃水之争,两者都要解决才能和谐,否则说不过去。

  “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看,就是既要想办法治污,又要想办法发展。”文成县委书记吴开锋说。

  “我们还是着眼于当地农户的利益,否则发一纸禁养令最简单。现在从中央到省里,都在扶持生猪发展,我们更要保护好养猪户的利益。”温州市农业局副局长王蛟虎蹲点时,决定帮助村里解决这个问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一纸“禁养令”难以治污 2007-9-10 浙江日报000102007-09-1000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