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理论视野
3  4  
PDF 版
· 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视野
· 多给穷孩子一些机会
· 完善再分配体制刻不容缓
· 哲理漫画
· 浅谈快乐教育
· 政府在维护社会公平中的责任
· 抓好“四个一” 建设新农村
· 人生悟语
· “好”在“快”前意味着什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视野
包心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是不断推进的历史进程。不断解决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的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重点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产生了一大批有价值的成果,但是研究工作没有终结,研究视野有待进一步拓展。

  当前,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视野,有一个相当重要的着力点,就是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走向的研究,即深入回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和社会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着重关注哪些重大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当沿着什么样的方向实现新的理论飞跃和理论突破?显然,这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最重要视角和最重要任务,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视角和最重要任务。

  高度关注当今时代的新变化和时代发展的主潮流,深入研究和平、发展、合作时代主潮流下和全球化大趋势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和新走向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应时而生,应时而变,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今天的中国是全方位开放的中国,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是当代人类文明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决然离不开对时代主潮流和发展大趋势的深透认识与全面把握。否则,背离时代,与“时”隔绝,与“世”隔绝,抽象地谈论和搬用马克思主义,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毫无价值的东西。我们党在60多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史中,提炼出一条根本性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一是中国实际,这是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要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创造和坚持符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二是时代特征,这是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具有时代性和当代性,要一切从当前的时代要求出发,创造和坚持符合时代要求的马克思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时代视野,对于当代中国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潮流。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科技信息化不可遏制的发展趋向正在不断深化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在这种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拓展认识视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全球化大趋势中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道路,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最重大课题,也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不可忽视的重大任务。

  高度关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深入研究经济市场化改革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和新走向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和实践性不可分割。实践是产生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源泉,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动力。时代是实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归根到底寓于它特有的实践性之中。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俱进,这个“时”,既包括时代的变化,也包括实践的发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离不开一定的国情条件和实践基础。因此,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宝贵经验;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逻辑起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重要规律。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致力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改革与发展,这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实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当代中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也是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必须始终把握的实际条件。我们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发展需要的马克思主义。离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础和前提谈论马克思主义,就很容易陷入无谓的空谈或抽象的争论,从而迷乱马克思中国化的前进方向,这是为历史经验所反复证明了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需要决定了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这个主旋律,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改革与发展的本质和核心。正是在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当代中国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进入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呈现出生机勃勃发展的新趋势。显然,这样一种改革主旋律和发展大趋势,向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不断丰富和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素材、新经验。这恰恰是深入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当代视野的起点。

  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开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色。在已有20多年改革成就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断推进改革进程,是当代中国改革与发展的主线,是社会主义在中国这块大地上获得生机与活力的根本原因。正如胡锦涛同志明确强调指出的,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一方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努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在改革中更加关注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切信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际工作者,有责任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现代市场经济机制相结合的问题上作出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在此基点上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境界。

  高度关注新的时代条件下和社会实践中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主任务,深入研究执政党如何积极回应新的挑战和考验的前提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和新走向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执政党的思想武器,工人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载体。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状况,与共产党的兴衰成败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结果。党自身建设状况,是能否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改革大背景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关键在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新任务,切实推进执政党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

  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最关键问题是什么?这是在当代中国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新视野迫切需要关注的重大课题。在这一重大课题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了新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提炼,创造性地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两大理论命题,卓有成效地推进了这两大“根本建设”。两大“根本建设”及其重要成果,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支撑点。

  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有机统一的层面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新课题,是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领域。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无不在这一新课题和新领域上得到充分的体现。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新视野,应当高度关注这一新课题和新领域,作出有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新贡献。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