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某大学一位历史学教授兼校长助理来北京上海招生,一开始住进五星级饭店面试学生,后来他感觉有些不妥。他亲睹内地的情况后发现,贫困家庭的孩子不大可能从四川跑到北京上海五星级饭店来接受面试。他说,有能力千里迢迢来五星级饭店见我们,和我们讲英文的学生,即使我们不给他们机会,他们还会有许多机会。我们对他们并不那么重要。可是,那些从河南贵州招来的贫困生,我们提供的机会对于他们就很重要,他们的命运会因我们而改变。所以,把资源投到这里最有价值。
“香港的大学招生偏爱穷人”,一开始我以为这不过是“作秀”:现在的高等学府不嫌贫爱富就不错了,哪里会偏爱穷孩子?哪有这等好事?后来,我见到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的13个面试题,这才心悦诚服地感到人家偏爱贫困生之真心实意。这些题目中有:“老人越来越多,会对这个社会产生什么影响?你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北京2008举办奥运的利弊?有没有必要在上海建迪士尼乐园……”面试一共13题,无一不含苍生情。
“多给穷孩子一些机会”、多么人性化的招生政策。相比之下,内地有些高招做法则相去甚远。在机会问题上,有些院校变得相当势利,招生变成了招钱。这种嫌贫爱富的办学理念,把多少有才气而少了票子的穷孩子挡在了高等学府大门之外。
来自浙大新闻传播学院的调查报告表明,近三分之二贫困生家庭的年收入不足4000元,而大学一年的平均学费都达5400元。按理说,穷孩子、富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利是平等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据国家教育规划“十五”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阶层差距正在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拥有更多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者的子女,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更占优势,他们在国家重点学校占有较大的份额,约1/5学生通过赞助费、择校费进入重点学校。允许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成为决定学生接受教育质量和程度的条件,优质教育就可能成为富裕阶层的特权。所以那些生活条件优越、经济基础厚实的富孩子的机会,比那些连甚本生活保障都困难的穷孩子的机会要多得多。所以在同等条件下,多给穷孩子一些机会,是明智而又得人心的一项政策。多给一个机会,就会给一大批贫困生带来希望。多给一个机会,就会温暖一大批人的心!
给穷孩子机会多一些,再多一些,这不仅仅只在教育这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