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峪人:杭州市下城区文晖街道司法助理员,兼任调解委员会主任,老居民都认识这位“曹大姐”。去年被评为杭州市“十佳”人民调解员。
【调解故事】 调解案件的成功率达99%,一直是令曹峪人骄傲的事。但是,在10月9日的采访中,她告诉了记者一个“未成功”的特殊案例。
流水苑有个婆婆,为了给从外地回杭的儿子一家三口有个住的地方,就在自己的房子安置的时候,把房产证改了儿子的名字。后来,住在一起因为和媳妇有些矛盾,越想越气,你们住着的是我的房子,却尽让我受气。她找到曹峪人,想通过法律援助,打官司把房卡拿回来。
曹峪人没有按照这位婆婆的意思去替她找律师打官司。她了解了情况后,做通了儿媳的工作,再劝这位婆婆,在双方的调解中,大家都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了,在交流中,儿媳改变了以前对婆婆的误解和猜疑,对婆婆孝敬起来,做婆婆的也变得和气了,官司的事不提起了。
尽管曹峪人没帮老婆婆“要”回房卡,但是现在一家人相处和睦。
【忠告】 我曾召集了胜利居民区580名房东,开展了为期5天的法律培训,还联系居民区内的7个工地上600多位民工,开了法制学堂。我这么做并不是要大家碰到什么事就上法庭,打官司,而是让大家在碰到事情的时候,要学会沟通。就像那位大妈想拿回房卡一样,你再有理,上了法庭,大家的脸皮就全撕破了,就是官司赢了,今后的相处也难了。何况坐下来解决矛盾是不用花钱的,对谁都好。其实,我8年来调解的矛盾纠纷,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没什么大问题,都是因为平时在沟通的时候,没说到点子上,这样双方越说越远,如果再走上法庭,双方就彻底闹僵了,这是最不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