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媒体点击
3  4  
PDF 版
· 草率决策还是果断决策
· 家教机“神话”的背后
· 政府“越位”还是份内之事
· 单纯调整供应结构还是意义深远
· “拍脑袋”还是有科学依据
· 武汉中考不再有“状元”
· 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等级制打破“唯分论”
武汉中考不再有“状元”
  据新华社武汉7月4日电 武汉市教育部门3日公布今年的中考成绩,家长们发现取得最高成绩的学生竟多达百名。由于新的中考方式实行等级制,打破了“唯分论”,今后武汉中考不再出现令人瞩目的“状元”现象。

  今年,武汉有8万课改区考生参加“新中考”。今年课改区中考成绩实行等级制,并将每个等级转化成位置值。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综合最高等级均为A+1,位置值各为1;政史综合最高等级为A,位置值1.5;体育最高等级为A,位置值为2。总位置值为各学科位置值之和,故“新中考”最高成绩的总位置值为7.5。

  为何会出现如此多最高成绩的考生?因为新中考实行等级制,学科成绩的等级制模糊了“分数”的差异。传统的“百分制”分分都意味着学生的差异,考98分肯定比97分要好;而在等级制里,考98分的考生和考97分的考生是同样等级。

  在这种差异模糊的状态下如何保证录取的公平公正?武汉市招考办解释,在中招录取时,若总位置值相同,看语、数、外3科位置值之和;若还相同,则按综合素质评定等级的高低排序,择优录取;若还相同,学科高等级数量多者优先;若还相同,按语、数、外单科的高等级先后顺序依次录取。

  武汉市教育部门人士认为,等级制打破了“唯分论”,这是今年新中考最大的突破。以往,尽管一分之差并不能真正说明学生的实际能力及素质上的差异,但每一分都可能决定着学生的不同出路;而等级制模糊学生分数差异,就为参考其他方面的测评指标(如综合素质评价)腾出了空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