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炸”还是“不炸” 黄金周爆炸性话题掀起波澜
· 南京长江大桥“存废之争”
· “炸桥”动议由来已久 现实性取决长江大桥存亡
· 专家提议: 给南京长江大桥“接肢”
· “大桥改造”并非万能 科学发展才能杜绝资源浪费
· 争论不是空穴来风 大桥建设须有长远眼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专家提议: 给南京长江大桥“接肢”
  围绕南京长江大桥的种种争议,曾由茅以升首任系主任的东南大学土木学院(原土木系)院长李爱群,5月12日向有关新闻媒体介绍了“南京长江大桥整体顶升”的新建议。

  此前,有关专家人士提出了几个解决方案。

  一是将大桥1—2个通航孔改为提升开启式。该方案的优点是:改造技术难度小,工程量小,成本低。缺点是施工期间需中断大桥交通,改建后水路运输与陆路运输互相影响,通行效率低,对大桥外观改动较大。

  二是修建船闸。该方案的优点是:施工期间仅需中断部分航道,无需中断大桥交通。缺点是:江内建造船闸影响通航效率,降低汛期泄洪能力,且降低闸室内水位需耗费巨大的能源;另外对大桥地段的自然景观略有影响。

  三是修建运河。即绕过南京市修建一条满足通航要求的大运河,运河上修建桥梁或隧道。该方案的优点是:建设期间不需要中断大桥的运输,运河及其配套水利设施的建成可以增加中下游地区的防汛调控能力。缺点是:需进行征地和居民搬迁,耗资巨大,估计费用200亿元左右。

  “五一”黄金周期间,李爱群院长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整体顶升”的新建议。

  该建议旨在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以下目标:一是提高通航净空(主桥整体顶升高度16m,达到通航净空高度40m),满足2.5万吨海轮的通航要求;二是不中断铁路大动脉的交通;三是不改变大桥建筑风格和外貌;四是提高主桥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五是工期短,预计工期2—3年;六是投资省,预计投资6—9亿元人民币。

  李院长认为,该方案的最大亮点是“不中断铁路大动脉的交通”。它的实施不但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上一系列通航净空不足的大型桥梁与疏通长江黄金水道的矛盾,促进中西部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桥梁建设与改造的科技进步具有巨大意义。

  李院长还说,从技术要点来看,结构整体顶升技术虽未曾在如此大型结构中应用,但大部分关键技术属于成熟技术;个别技术虽不成熟,但思路明确,理论上可行。通过科技攻关,所有的工程技术难题均能妥善解决。

  (据《科技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