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画中的
千年匠艺
项隆元
说“宋画如酒”,意在审美;谈“宋画可读”,重在证史。“以图像证史”近来在学界已渐成风气,它扩大了史料来源,也继承了“左图右史”的史学传统。仅就物质文化而言,那些结构严谨、物像清晰的宋画,形象地展现了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场景,也为后人探寻古时的匠艺智慧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证据。在此不妨略举几例。
《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虹桥,宋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中记载过它的建造方法,“取巨木数十相贯,架为飞桥”,但单凭这些文字我们仍然无法知晓其结构。如果将图、文结合,则可以看到,虹桥的主体结构其实是由两组拱骨系统所构成。一组由3根圆木组成的八字形拱骨,另一组由5根圆木组成的人字形拱骨,二者错开搭交,并用5根横木贯穿联合而成。这种结构奇特而精巧,在桥梁史上堪称举世无双。
《水殿招凉图》以工整的笔触,描绘了夏日一处园林入水口的水榭、廊桥及众人消暑乘凉的场景。水榭由台基、屋架、屋顶三部分构成,结构精致,所呈现的重檐十字脊、平座、斗栱等规制,仙人、蹲兽、垂鱼等装饰,可与《营造法式》相印证。廊桥后侧的水闸,用来引入流水以降低环境温度。这可谓是对南宋园林“冷泉放闸”的绝佳注解,也是匠心独运的人造“避暑山庄”。
《闸口盘车图》直观地展示了一个磨面作坊的场景。磨坊为层楼建筑,由一根主轴贯通上下二层的水磨和水击面罗,组成了磨坊的生产线。水磨的主轴下部安卧轮,顶部置磨石。引水冲击卧轮,带动磨石转动来研磨粮食。面罗类似于现在的“筛子”。水击面罗也以水为动力,但其上部结构比水磨更复杂,它通过偏心轮、偏心连杆和机械杠杆等装置,来带动面罗前后摆动而完成筛选作业。水磨在五代之前已十分普遍,但缺乏实物资料;而水击面罗的文字记载,首见于元代王祯《农书》。《闸口盘车图》提供了水磨、水击面罗最早也是最完整的图像资料。
《大驾卤簿图》展现了古代帝王出行的恢弘气势和严格规制,也为我们提供了指南车、记里鼓车的基本形象。指南车、记里鼓车是古代一种利用齿轮传动系统来指示方向、记录里程的机械装置,在机械史和计量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古代绘画中此类材料有待于我们挖掘、解读和利用。在实物资料相对缺乏的情形下,这些图像材料为认识古时物质文化、科学技术提供了重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