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钱塘江

从《炙艾图》看宋代炙艾

  《炙艾图》,也称《村医图》,传宋代李唐(1066-1150)所作。学者曾就此展开过讨论。有人将此画与李唐的其他作品相为比较,认为从风格、技法上来看,定作者为李唐,可能太过勉强。有人则认为宋室南渡以后,李唐一改院体画的画风,代之以刚劲的线条与大斧劈皴的画法,自成一家。关于此画的创作时间亦有争议。有人断定此画与明代院体风格相近,有人则认为,此图即便不是李唐所出,亦当属南宋作品。艺术史家之间的歧见,为观者观此画时多了一些思考,但并不影响我们以此画来读史的兴趣与效果。

  必须指出的是,此画虽有多种题名,但无论是“炙艾图”“村医图”,抑或“炙背图”,均可成为读史的关键词。限于篇幅,这里姑且以宋代的“炙艾”来解读此画。

  炙艾,也称灼艾,是宋人常用的保健与医疗方法。宋代文献中,上至皇帝、士大夫,下至普通百姓均有炙艾记载。陆游(1125-1210)有《久病灼艾后独卧有感》《久疾灼艾小愈晩出门外》两诗,又曾记载说:大观四年,其祖母在京师得病数月,医药无效,名医亦称此病难治,一日,有道人过其家门自言:“疾无轻重,一灸立愈。”家人邀其入内,道人探囊出少艾为祖母灸之,不久,祖母即觉腹间痛甚,如火灼。道人离去时讲:“九十岁。”祖母是时未六十,复二十余年,年八十三,乃终。吕祖谦(1137-1181)在给丞相周必大(1126-1204)的信中提及自己的病况,称,日常除了服食药物外,亦曾想用炙艾,但医者认为其“血本少,用火则益燥涸”,因此颇为犹豫。炙艾既可自炙,亦有召医炙艾者,洪迈《夷坚志》中即有“召村医为灼艾”的故事。

  炙艾甚为痛苦。唐代韩愈(768-824)有诗曰:“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宋代开宝九年,时为晋王的赵光义得病不省人事,太祖前往探问,并亲为炙艾,晋王甚痛,于是,太祖取艾自炙,与晋王同痛,自辰至酉接近十个小时,待晋王出汗苏息,方才回宫。此事后传为美谈。

  炙艾需痛方为有效,医生也借此来判验。张杲(1149-1227)《医说》中有一则“炙背疮”的记载,说,京师有一人忽觉背上有疮,请人看时,已如盏大,于是前往专治外科的张家买药,医生看后,言:“此疮甚恶,非药所能治,只有灼艾一法。”撮艾给此人时,医生又叮嘱说:“且归家试炙,疮上只怕不疼,直待炙疼,方可疗尔。”此人回家炙艾十余,不知痛,其妻见此大哭,一直灼至第十三炷时,病人方觉大痛,四傍恶肉,卷烂随手堕地,即似稍愈。后来,他再至医家,医生给以药敷,贴数日后病愈。

  《炙艾图》完全可以看作是炙背疮的医治即景图。图中所绘六人,村医、患者居于中央,村医身后的药童手捧膏药,以便炙后贴敷。炙艾之痛则借由另外三人的肢体语言来传达:他们紧抓患者之臂,踩住其大腿,患者皱紧眉头,张大着嘴,似乎正撕心裂肺地喊叫,三人即便不忍直视患者之痛,也得死死按住不让其躲避炙艾。以史读图,呼痛声尤是传神。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4 从《炙艾图》看宋代炙艾 2022-04-17 浙江日报2022-04-1700014 2 2022年04月1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