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拿多少钱谁说了算
高管薪酬标准期待“走进阳光”
· 财政部开启“限薪潮”
危机下如何兼顾社会公平和企业效益
· 怎样定薪不是“单选题”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做有责任感的企业
· “年报时节”提振信心
金融危机下的政府干预满足了民众的期待
· 金融高管遭遇“限薪潮”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4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拿多少钱谁说了算
高管薪酬标准期待“走进阳光”

  从最高年薪280万到九折限薪令,针对国有金融高管的薪酬问题,财政部连续下发文件,表明了决策层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也让众多媒体再度把目光聚焦到国企高管薪酬这一敏感的话题。

  有评论认为,一段时间以来,高管薪酬问题之所以会招致社会公众的质疑,原因并非仅仅是对相关国有金融高管的具体薪酬不满,而是因为高管薪酬背后的形成机制不合理、不公平。

  高管自定薪酬,薪酬与绩效脱节的情况屡见不鲜,那么国企高管薪酬到底应该由谁来定呢?

  有专家表示,如果在市场化竞争中,多劳多得,有能力者获得更大利益分配无可厚非,因为首先金融机构要市场化经营,薪酬市场化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但金融业本身平均收入就比较高,再给高管定高薪,就要综合考虑是高管能力高还是经济环境好等因素才出现的业绩增长,不能夸大高管的盈利贡献。

  在非常时期,对金融机构高管限薪具有特殊意义,这是大多数媒体的基本观点。但也有专家委婉表示,金融业是个特殊的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不能仅仅是跟国内其他行业竞争,也要考虑到国外市场的竞争,需要综合考虑薪酬对人才的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很多国企负责人的薪酬标准是由企业自己定,主管机构审批,其中的决定性意见出自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据报道,广东一家股份有限公司,曾经因收入分配由经营班子自定、自发、自检、自查而导致严重失控,董事长不经考核可直接拿到员工10倍的薪酬收入。

  目前普遍的观点是,对国企管理层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公司业绩究竟有多少可以归功于管理层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又有多少得益于垄断地位带来的制度性收益,尚缺乏一个相对完备、有说服力的考核体系。

  事实上,针对国企高管的考核机制,主管部门也一直在研究制定当中,早从2007年开始,财政部就着手起草金融企业绩效评价相关办法。

  今年2月1日,财政部下发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其中规定,将根据金融企业一个会计年度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偿付能力以及经营增长状况等对高管进行综合打分。我们期待的是在不久的将来,高管薪酬这一敏感话题能不再敏感,而是越来越走向阳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拿多少钱谁说了算
高管薪酬标准期待“走进阳光”
2009-4-15 浙江日报000102009-04-15000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