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京剧进课堂:传统国粹寻找未来观众
· 艺术教育应有广阔天地
期待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国民教育
· 京剧课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
英语老师也跟班学习
· 普及传统是一门学问
· 进课堂为培养未来观众
京剧剧目是学校人文教育的绝好载体
· 倡导“国粹”重在启蒙
推动民族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3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倡导“国粹”重在启蒙
推动民族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京剧进课堂的消息甫出,就备受争议。

  上海昆剧团副团长、著名昆剧小生张军告诉记者,“我觉得这是件好事”。张军说,他最近也在研究怎样把传统优秀文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京剧进课堂,可以说是走了尝试性的一步。

  张军的观点,来自昆曲普及的实践经验。1998年以来,上海昆剧团进行了“昆曲走近青年”系列活动,为高校学子作过200多场演出。每一场演出都很热烈、很轰动,但每次两小时惊鸿一瞥后,许多人选择了遗忘。“我们每一场面对的几乎都是完全空白的新人。”张军说,每次开场前都要问台下,对昆曲了解多少,回答总是:不了解。多次重复之后,台下的掌声再热烈,他都会感到一丝悲哀。

  他深觉,传统戏曲向年轻人的普及,必须通过更持续、更系统的方式,进课堂也许是成本最小的一种方式。“我希望昆曲也能尽早进入课堂。”

  中国戏剧协会副会长龚和德对京剧进课堂也投赞成票:“这是重建民族信心、传承民族文化的好事。”

  “京剧最具有民族性、群众性和国际性,是‘国粹’的代表,作为中国人,唱京剧是文化身份的一种标志。”龚和德认为,在全球化时代,我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认知,都面临着新的挑战。“一个好现象是,这两年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日益重视,就说京剧吧,国内陆续建了些新剧场,很气派,硬件上逐步在改善,但光靠这些还不够……”龚和德说,京剧进校园是培养观众、提高本民族文化认同的一种尝试,虽然很难预料京剧未来在多元文化冲击下的兴衰,但“撒下了种子,总是会发芽的”。

  张军认为,京剧进课堂重在启蒙,虽然传统唱段的戏词对中小学生而言有些难懂,但表达了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的独特韵味和感情,这种传递是最重要的。

  很多戏曲演员在听说教育部的这一计划后,都表示希望各地能够因地制宜,把地方剧种也纳入课程。像沪剧、越剧这样的地方剧种,似乎更有理由让学生有所了解。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倡导“国粹”重在启蒙
推动民族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2008-3-3 浙江日报000102008-03-03000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