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学海
3  4  
PDF 版
· 当下文艺批评的致命缺陷
· 科学与人类和谐
· 2007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 趣味哲理
· 能源密集型产品出口贸易的环境代价
· 世界不是平的
· 《中国家谱总目》即将在上海问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科学与人类和谐
张开逊
  人类向往和谐。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面对严峻的生存环境,只能在梦境与神话中寻找和谐。

  科学丰富了人类的知识,增长了人类的能力。建立在科学发现基础之上的现代发明,为人类的多种愿望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使人类能够实现更高境界的和谐。

  人类的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相互关系的和谐,以及人类个体内心世界的和谐。在这三个方面,科学及其表现为物化形态的技术,能够提供有益的帮助,使和谐具有深厚的理性基础与物质保障。

  从20世纪后半期以来,人类能够赢得持久和平,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一,现代科学技术使人们能够以和平的方式获取巨大的财富,通过生产和贸易获取经济利益比战争更加可取;其二,科学使人类更加理性;其三,科学使人们理解现代战争的严重后果。

  财富、人口和人类寿命的持续增加,以及今天的持久和平,似乎表明科学技术进步正在理所当然地为人类带来幸福与和谐。然而,情况和问题远比人们想像的复杂。

  反思文明演进历程出现的深层次问题,深刻思索人类探究自然与使用科学技术的方式,有助于我们建造通向幸福的未来之路。

  理性精神、哲学智慧和人文情怀

  人类已经看到,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而出现了不少负面影响,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可能是人类工具性智慧与人文、哲学智慧的严重脱节。近代科学出现之前,科学与人文、哲学常常结伴而行。在古希腊,科学、哲学与人文几乎同时达到自己的高峰,当时的许多著名剧作家、诗人、艺术家、哲学家、科学家的名字至今人们仍然十分熟悉。近代科学诞生之后,自然科学研究开始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人类以新的方式探究宇宙的奥秘,相继发现了一系列基本的自然规律。建立在这些科学发现基础之上的现代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震撼世界,迅速改变着人类的活动方式,使人类走出农业社会,在400年间相继跨过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进入信息、核能和太空时代。人类技术发明的进程突然加速,应接不暇的新事物纷纷出现在人们眼前。面对这种变化,经济、军事、政治开始与科学技术联姻,这种联姻的声势越来越大。科学革命与产业革命浪潮席卷大地的时候,哲学家的声音显得十分微弱。哲学与人文并没有对科学技术表现出应有的亲昵,在相当多的场合反而疏远了它们。哲学家与人文学者或许更喜欢在清静的书斋里独自研究那些古老的命题,面对世界由于科学的发展引起的变化,似乎并不那么关心。科学技术经常被另一种力量推动着前进,它们过多承载了人类欲望的使命。

  在当今人类的科学技术活动中,过细的学科分化,使许多学科领域出现了孤立的价值观。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孤立的价值观有可能背离人类的终极目标。例如,研究汽车的学者无一例外将“速度”与“舒适”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竭尽智慧与热情努力实现它们。可是他们很少思考人类到底需要多高的速度与什么程度的舒适,更不会思考为了这种“速度”与“舒适”,世界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再如,人类发明火药之后,开始出现一种新的现象——“爆炸力崇拜”,研究爆炸的学者更将这种崇拜推向极致。从令人愉悦啪啪作响的爆竹,一直发展到足以摧毁地球的超级氢弹。这些成果是当之无愧的“技术进步”,然而并不是人类的福音。人类的科学研究一定要在哲学智慧的引领之下进行,认识与改变世界的工具性智慧,应该在崇高的人文情怀规范之下发展。

  从古到今,人类依靠法制与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文明的秩序。法制呼唤正义,道德呼唤善良。今天,仅仅有正义和善良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科学的理性精神。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远离人们的经验与常识,公众对科学感到陌生。在许多情况下,公众难以估计、判断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人类未来的影响。主持正义、心地善良的人们可能由于缺乏科学的理性精神做出错误的决定。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享受着科学技术带来的好处,每个人都有可能利用科学技术为自己的目的行事,只有在科学成为大众文化的社会里,人们才能正确地运用科学技术。科学智慧通过传播、普及成为社会的常识,不仅可以使科学更有效地为人类造福,而且能够成为避免滥用技术的理性制衡力量。作为现代社会的精神支柱,除了法制、道德之外,应该加上科学。

  生存环境、物质条件和人类和谐

  目前人类面临的问题,只是人类未来面临问题的冰山一角而已。今天,人类活动正在一步步逼近文明的底线。人类文明有三条不能越过的底线,它们是人类的生存环境、支撑文明的物质条件和人类自身的和谐。

  在亿万年生命演进的历程中,人类形成了对大自然固定不变的生理需求,这就是人类生存必需的生态环境。人类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自己的生理特征适应日益恶化的环境,然而人类在不经意中,常常在几十年、几年甚至几个月之内使环境严重恶化。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陈述的法则,恶化的环境重新恢复是极为困难的;高级形态文明存在的条件,远比初级形态的文明需要的条件多。维系现代文明需要的物质条件,不仅包括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还包括保障文明运转必需的各种生产资料,以及不可能返回原始时代的现代人类的多种物质需求。愈是高级形态的文明愈加脆弱,一旦这些必需物质的供应链断裂,或者突然出现某种生产、生活要素的缺失,文明可能会受到严重的冲击;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相互依存、协同活动的社会性共生群体。在这个星球上,人类已经没有天敌,自身的和谐是这个群体存在的前提。古往今来,虽然人间战争不断,但是由于武器本身的局限性,人类可以一次次修复战争的创伤,使文明得以持续存在,甚至愈加辉煌。今天则不然,如果人类之间的冲突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一旦人类开始运用现代技术大规模攻击自己的同类,已经没有胜负可言,人类的整体会付出难以想像的代价。

  这三条底线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是托起人类舞台的支柱。如果漫不经心的人类在盲目乐观与荒唐的欲望驱使下,使自己的舞台坍塌,将是宇宙间最大的悲剧。

  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一串神秘的钥匙,可以为人类打开天堂之门,也可以打开地狱之门。人类为了自己的和谐与幸福,必须严肃地思考今天的处境,应当重新审视人类创造活动的终极价值,探究驾驭人类创造力的智慧。

  科学不仅需要探究宇宙的奥秘,创造改变物质世界的方法,还应该认真地研究人类,探究人类需求的本源,探究人类合理的需求“度”,努力寻找自然与人类默契的结合点,努力研究修复自然创伤的新技术,研究实现人类和谐的途径。当学者们在这条道路上与哲学家会合的时候(或许他们自己已经成为哲学家),将标志着人类科学活动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人类通过不懈的努力创建了辉煌的文明,幸福与和谐是文明的核心内容。科学能够使人类到达更高境界的和谐,为和谐赋予崇高的含义。

  (作者系中国科协常委、中国发明协会名誉理事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学海 00011 科学与人类和谐 张开逊 2008-1-28 浙江日报000112008-01-28000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