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江南水井
· 我的旅德博客
· 路在脚下
· 乡村教师
· 老师妈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路在脚下
□戴建东
  记得有这么一篇文章,题目叫《我奋斗了十八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说的是一位农家子弟,历经多年磨难,终于走上成功之路。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中学毕业后,没有挤进那条千军万马齐拥堵的“金光大道”,我只能带着几大筐书籍和粉红色的梦想,回到生我养我的故乡。面对名落孙山后心情极糟的儿子,年迈的老父没有过多地责怪,只是轻轻地叹息一声说:“甭恼了,只要手中的锄头捏紧点,不愁地里刨不出吃的来。”我鼻子一酸,摞下肩上的行李,默默地从门后抡起一把锄头扭头就向田野走去……

  劳累了一天,我腰酸背痛,浑身的骨头像散了架似的。躺在吱吱作响的竹椅上,我不住地反思自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就这样平庸地过一辈子了吗?我不要再像我的父亲一样,一辈子守着贫乏的土地,去圆一个温饱的梦。终于,我在同乡们的鼓动下,背起行囊,来到城里开始了漫长的打工生涯。我在码头、车站和建筑工地上,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等到夜深人静后,我才会躺在工地一角的草棚里,幻想着心中的梦。

  建筑工地是一个很复杂的地方,三教九流、五花八门的人都有。在他们中间,我却更像一个书生,工棚的木板床上,叠着厚厚的书,以致工友们嘲笑我:“哟呵,你是出来打工赚钱还是来读书的呀?”这时,我只能报之一笑。休工后,工友们有的到小店里喝酒、看录像,有的坐在油灯底下起劲地打着牌,我就躲在偏僻的角落里,点上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读着心爱的书。

  也许少年的梦想是多姿多彩的,怀着从小对文学的爱好,我就在劳作之余,拿起久违的笔,记录下打工生活的点点滴滴。而后鼓起勇气,把这些零碎的思绪化作梦想投进了邮箱,寄到我神往的地方。也许同许多业余作者一样,历经了一次次泥牛入海的噩运,我的一块豆腐干终于在报纸的角落里刊出了,小小的收获令我兴奋了好多天。

  一晃就是十多年,一切似乎都没有任何改变,我仍旧在工地上做着繁重的苦力,并做着自己的作家梦。一个农家孩子,要想出人头地,要嘛上学,要嘛当兵,除此之外,好像别无他路。因为没有人会相信,一个打工者能有多大出息,但我却从未放弃过心中的追求。农民的呼声和要求,打工者的苦恼和郁闷,一切都是我笔下的素材。我虽然不是正式的记者,却像“土八路”一样,秉笔直言,敢为人民鼓与呼,几年下来,我在报上陆陆续续刊登了不少文章,有为贫困学生寻求助学款的,有为打工者催讨工钱的。歌颂真善美,鞭笞假丑恶,情注笔尖,痴心不改。于是,我在打工者行列里渐渐地小有名气,他们有什么烦恼和忧愁,都愿意向我倾诉,我则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予帮助。

  机遇其实是很偶然的,有天,我在报上看到了一则启事:当地一家报社要招聘4名记者,但条件比较严格,要求具备大专以上文凭。可我只是一个中学毕业生,但我不想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就带着十几年来几大本剪报样稿,大着胆子跑去应聘。在报名处,我因拿不出大专文凭而被拒之门外。面对这次机会,我一个劲地向负责招聘的人说着好话,恳求给我一个应考的机会。诚心打动了上帝,我终于争取到考试的资格。这次招考,共有两百多位报名者,其中不乏是本科毕业生,但我凭着初生牛犊的勇气,和他们一起参加笔试,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面试资格。参加面试时,考官们的目光是森严而冷峻的。也许我这个特殊的打工者让考官们感兴趣,他们询问了我的人生简历和追求目标,然后频频点头。一家媒体的记者还是忍不住地问我:“你真是在打工时积下这么几大本剪报样稿?你真是不容易啊!”就这样,功夫不负有心人,我闯过了一道道关口,终于如愿以偿实现了当记者的梦想。

  光阴似箭,如今我正式当记者已经十多年了,这十多年里,我以一个打工记者的身份,兢兢业业,痴心不改。2006年底,区委、区政府还将我从一名打工者,特招为正式工作人员。我又通过全员竞聘,当上了新闻部主任一职。如今,不管是坐在豪华宾馆里向老总们采访,还是在乡间小居里与农人们谈心,我始终不会忘记自己曾是一个打工者。特别是碰到有打工者前来求助,并且在我面前卑微地自谦时,我很想说一句:朋友,十几年前我和你们一样,也是在脚手架上干着粗重的活谋生的。但是我坚信,只要我们不放弃自己心中的理想和追求,并努力朝着这个目标奋斗,就一定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作者简介]:戴建东,男,浙江金华人,中学毕业后回家务农,做过泥水匠、石匠,业余爱好写作,先后在省内外报刊发表作品数百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15 路在脚下 □戴建东 2007-9-7 浙江日报000152007-09-070000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