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学海
3  4  
PDF 版
· 探究人类的创造智慧
· 学会化解“消极压力”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吗
· 社会法的起源和发展
· 人性和谐需要一个正三角形结构
· 略谈当前中国哲学研究的趋向
· 趣味逻辑
· “民间信仰”与文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学会化解“消极压力”
侯立华
  如果说现在是一个充满压力的时代,恐怕不会有太多的人反对。事实上,压力是现实生活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压力对于我们也并不都是坏事。

  早在1956年就有学者把压力分为 “积极压力”和“消极压力”两种,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人的生理和心理潜能,使我们的生活更有张力。只有当压力超过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时才会对我们造成损害,导致身体、精神和行为的失调,诱发许多疾病,干扰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应对的主要是对我们产生负面影响的“消极压力”。

  在讨论如何应对压力之前,先来看一下压力是怎样产生的。压力源于一种叫“应激反应”的生理机制,这是一种人类和动物都拥有的当危险出现时所采取的适应性反应,这些反应让个体在面临危险时做好是战斗还是逃离的准备。然而对于人类来说,能够促发应激反应的应激源不仅仅是来自现实世界的危险,还包括生理和社会多方面的因素:生理因素包括身体的健康状况、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激素水平等,社会因素则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要面对的方方面面的关系。应激反应对我们处理现代社会的压力不是特别有用,持续的应激状态导致的紧张却会降低我们处理压力的能力,过大的心理压力会造成生病、心境情绪不佳或社会行为改变。

  一般来说,压力过大往往会有一些迹象,它们提示我们该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态度作些调整,这些症状包括常常有孤独感、与朋友和家人疏远;烦躁易怒、注意力不能集中,常感到疲劳却又睡眠不佳;不能一个人安静地呆着,但又不愿与人交往,需要用各种事情来把自己的时间填满;过度的饮食、吸烟、饮酒、购物,过度关心自己的外表等等。

  怎样才能较好地化解这些让我们不得安宁的消极压力呢?

  其实在引起压力的应激源和影响我们的压力之间还有一个中介系统,这个系统运转良好,可以化解压力,而这个系统如果运行不良,则会使压力膨胀以致产生不良后果。这个系统包含了生物免疫系统、认知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三个方面。

  生物免疫系统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对调整人的躯体健康很重要,而且与人的情绪相通。健康的体魄是我们应对压力的现实载体,这能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处理各种生活事件提供信心和动力。

  认知系统是人的知识、阅历、人生经验和为人处世态度的总和,良好的认知系统可以更为有效地化解外部压力。许多压力的产生是源于我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缺乏科学知识,对事物的发生发展没有合理的认知,在心理咨询的实践中运用最多方法的就是调整认知。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从消极事件中去寻找积极意义非常重要。在科学知识缺乏的古代,人们害怕自然灾害会去求神拜佛,而现在人们就会利用科技来预测、预防灾害,这便是科学知识带来的认知改变。因此,学习对丰富我们的认知系统非常重要。当然一个人的能力精力总是有限的,当我们遇到不懂的、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及时向专业人士求助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求助也是一种必要的生活技能。

  讲到求助,又与中介系统的第三个方面,即社会支持系统密切相关。社会支持系统包括每个人的人际圈和各种社会服务机构。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有了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这是人们化解压力非常重要的途径。不良的社会支持系统就容易使压力膨胀,这就是为什么孤独的人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生活遭受过不幸和不公平待遇的人,给予更多的宽容和善意,同时提供更为充分的社会救助,是防止恶性事件和社会悲剧的重要因素。

  生活中有许多消极压力可以通过自身的调整来化解,而当我们面对自身无法化解的消极压力时,也要有寻求专业帮助的意识,及早求助事半功倍,对待心理困惑也像身体疾病一样,千万不能讳疾忌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学海 00011 学会化解“消极压力” 侯立华 2007-8-27 浙江日报000112007-08-270000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