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磐安有一个“天下第一臼”
· 十个女人一台戏
· 【三】
· 【四】
· 【二】
· 【一】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7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三】
  毋庸置疑,与兴盛时代相比,“蛟川走书”在镇海已经明显萎缩。但是,“蛟川走书”并没有消亡。包括80岁的张雅琴在内,目前至少还有10名平凡的女性,在为“蛟川走书”护盘,因为她们热爱这门土生土长的家乡艺术,因为她们身边仍然还有一批衷情于这一民间艺术的听众。

  一个炎热的午后,我来到镇海最具人气的青怡阁茶楼,这里正在举行一场“蛟川走书”艺人的聚会。于是,我认识了号称“蛟川走书十姐妹”中的大部分成员。需要补充的是,因为种种原因,镇海曲艺队已经自行解散,队员们自谋出路,她们中的多数选择了经商的道路。而今天,她们以“蛟川走书”的名义相聚“青怡阁”。

  获得浙江省曲艺新作大赛一等奖的《炮魂》在这座茶楼响起,一股悲壮的力量冲击着人们的心灵:

  梅雨时过天转暖,

  热风闷雨洒蛟川。

  英军压境情势急,

  镇海城犹如危卵一线悬。

  林则徐一片丹心铸炮魂,

  英雄胸襟薄云天。

  ……

  主唱者之一江亚华,3年前办理退休手续,现在北仑区开办了自己的服装店;主唱者之二王国芬,今年46岁,离开曲艺队后从事过多项经营活动,现在与朋友一起主持青怡阁茶楼生意。另外几位伴唱者如今的职业是:韦才娟,恒源祥专卖店老板;朱意芬,NO.1时装店老板;方晓东,某外资企业财务人员;汪文娟,镇海区文化馆副馆长。这些中年女性曾经全部师从张雅琴,多年参与“蛟川走书”的演唱活动。今天,她们义无返顾地肩负着传播“蛟川走书”的历史重任。

  谈起“蛟川走书”,今年55岁的江亚华显得特别激动,她说:“我在10岁的时候就爱上了‘蛟川走书’,这是我的生命。”江亚华出生在镇海农村,10岁那年,她在父母伴随下观看了一场张雅琴的演出。大人们惊喜地发现,这位小姑娘竟然立刻模仿张雅琴的唱腔表演起来,一招一式颇具张味。后来,文化馆的干部下乡,村里人推荐江亚华演上一段,小姑娘脱口就是“蛟川走书”,让文化馆干部们大为惊喜。1979年3月20日,是江亚华难忘的日子,她被曲艺队选中,成为其中的一员,而且有机会正式跟着张雅琴学唱“蛟川走书”。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文艺生涯中,江亚华获得过各种各样的演出比赛奖项,唯独没有一等奖。江亚华说,这是自己在退休时的最大遗憾。这位生性好强的女性直到身处生意场,依然虔诚地等待着重返舞台的机会。

  今年5月,镇海区委宣传部和文广局接到参加全省曲艺新作大赛通知后,立即落实参赛任务。他们以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在镇海研制大炮抗敌的故事为蓝本,请人编写剧本,并确定江亚华、王国芬担纲演出,张雅琴出任艺术指导。江亚华接受任务后,一下子变得年轻了。她抛开服装店的生意,全身心扑进了排练之中。功夫不负有心人,“蛟川走书”《炮魂》一炮打响,力拔头筹。当整个演出队高兴得相拥而泣时,江亚华哭声震天,她为“蛟川走书”的成功而欢呼,她为自己的圆满表现而自豪。

  《炮魂》在表演中比以往有了革新,双档主唱,多人伴唱;伴奏则动用主胡、中胡、二胡、琵琶、扬琴、箫、鼓板、大提琴,人称“八档头”。大提琴的引进,让人看到了镇海“蛟川走书”立足本土、海纳百川的开放式传承新理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周末特刊 00013 【三】 2007-7-20 浙江日报000132007-07-20000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