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既有效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又有力地保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杭州市萧山区给出的答案是:努力盘活存量,严格控制增量,积极提高容量,走出一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路子。
努力盘活存量
确保用地发展空间
加强制度考核,开展两个“100万”活动。2006年初,区委、区政府提出两个“一百万”目标要求,即改造建设厂房100万平方米,盘活存量土地与闲置厂房100万平方米。在此基础上出台了考核办法,将两个“100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镇街,并纳入镇街工业经济综合考核内容。通过考核手段,鼓励各镇街从改造扩建增容、建设标准厂房、盘活存量土地、盘活闲置厂房四个方面去动脑筋、想办法,在不占用新的用地指标的情况下,充分挖掘存量潜力,有效解决发展空间问题。2006年,两个“一百万”任务全部超额完成,有效缓解了用地矛盾。区委、区政府共兑现奖励资金535万元。
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盘活存量土地。2004年,萧山区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开展盘活农转用指标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鼓励和引导企业依法转让或出租闲置厂房,实施改造老厂、内部整理和余缺调剂等途径将存量变增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特别是今年以来,对企业利用现有厂区存量土地或厂房进行新建、扩建或加层的,不仅免缴城建配套费,还根据新增建筑面积分别予以相应标准的补贴,以经济手段鼓励企业盘活存量土地。同时,积极做好土地调剂和置换工作,确保了建设用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2004年以来,共调剂盘活各类土地2874亩,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加强信息服务,确保存量土地资产高效利用。区政府成立了由国土分局、经发局、建设局等有关单位组成的推进小组,负责盘活存量土地工作的总体协调推进和验收;定期举办存量资产推介和招商说明会,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发布和招商引资;每年年初对各地存量资产进行调查,并建立相应的信息卡片建档。各镇街对本地的需求情况进行细致分析,及时排出一批急需土地调剂的项目,加强供需双方的沟通协调,促进存量盘活流转,确保了存量土地资产的高效利用。
严格控制增量
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通过规划控制用地规模。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制度,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出台了《关于加强土地用途和房屋用途管理的意见》,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用途进行供地。实施用地计划管理,所有用地均纳入年度计划统一管理,实行“有保有压、从严从紧”的土地供应政策。通过以上措施,近几年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缩减到不足2003年的一半,但GDP仍保持了两位数的持续增长。
通过政策控制用地规模。该区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出台了一体化建设的政策意见,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宅基地减少相挂钩,村庄建设用地不得使用上级下达指标,必须通过复垦指标加以解决,有力提高了农村集聚水平。特别是今年,对通过省级部门验收的农村宅基地复耕项目,区级补助标准由原先的每亩10000元提高到每亩30000元,大大提高了镇、村的工作积极性。2004年以来,该区通过一体化建设,共退宅还耕4170 亩,新村庄建设占用耕地1027亩,实际节约耕地3143亩。
通过审批控制用地规模。把好“用地预审”、“供地审批”、“批后监管”的供地前、中、后三道关口,严格控制新增用地。实行用地预审前置。对没有用地预审意见的或用地预审通不过的项目,一律不办理立项、选址、供地等手续。从严执行供地审批。在省建设用地指标双控的基础上,将投资强度提高20%、建设容积率提高0.2、绿化率降低10%,规定工业企业建筑密度不得低于35%,绿化率必须控制在20%以内。对达不到指标要求的,相应核减用地面积。认真抓好批后监管。实施用地复核验收,对企业是否合理用地进行全程管理。
积极提高容量
确保土地集约利用
进一步强化用地导向。2004年,萧山区成立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领导小组,对所有的新增用地工业项目,都拿到会议上来进行讨论,选优汰劣,确保把有限的用地指标安排在投资强度大、产出效益高的项目,努力实现用地向高新产业倾斜,向工业园区倾斜,向重大项目倾斜。2005年萧山新增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104家,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7.03%。
进一步推进土地市场建设。萧山从2002年底,就对所有的经营性用地实行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出让,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充分发挥土地收储和整合在提高土地利用率上的作用。对地处城区内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功能布局的原有企业用地进行收储,并重新整合和确定土地用途后,推向市场,大大提高了原有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同时,萧山区今年年初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大大提高工业用地的投资强度。
进一步提高用地成本。今年年初,萧山区分别出台了《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区片综合价的通知》和《关于调整国有土地级差地租标准的通知》,对原来的征地价格和级差地租均作了一定幅度的提高。其中征地价格平均提高了3万元/亩,级差地租平均提高了2.8万元/亩。特别是征地价格,已经全部超过国家法律规定的最高标准。用地成本的高门槛,拦住了那些投入少、产出效益低的小企业,确保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通讯员 金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