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9版:浙江国土
3  4  
PDF 版
·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
与国土资源管理问题初探
· 温岭妥善解决土地登记中介代理问题
· 保护利用并举 管理服务同行
· 加大预防腐败力度 推进“廉洁国土”建设
· 金柯桥 金土地
· 盘活存量 控制增量 提高容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4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
与国土资源管理问题初探

徐晓林
  当前我省欠发达地区农村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还相当艰巨。探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国土资源部门所履行职能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我们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更好地发现和掌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我省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一、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的主题是加快发展

  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是加快发展的客观要求。欠发达地区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应根据当地现有的资源条件,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实施区域发展的特色战略和信息化带动的战略,推进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搞好农、林、牧、副、渔、矿、水、土地、生物和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以及产业链的延伸,提升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走出一条资源消费低、环境污染少、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提高经济效益的新路子。

  欠发达地区农村绝大多数地处山区,需要国家的大力投入、持久投入。开展农村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城市化发展进程,实现城市带动农村、工业促进农业、城市乡村良性互动的协调发展。

  二、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要正视的几个问题

  1.耕地保护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以来,不少欠发达地区纷纷行动起来。但有的地方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仅当作建新房子、盖别墅、修大马路,村里闲地不用,却向外无限扩张,导致耕地资源的锐减。

  2.农业生产条件问题。欠发达地区现有农田中普遍存在着田块细碎、田坎过多、道路沟渠不整、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零星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多的现象,对运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带来不利的制约。同时,农村的居住环境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如“空心村”现象随处可见,农民生活环境较差,环境污染严重,公共卫生条件差等。

  3.村镇规划实施问题。主要是规划滞后、规划不衔接、村镇规划实施难等。比如实施难问题,近几年来,欠发达地区虽然制定过一些中心村、镇建设规划,但由于涉及农村宅基地转换、转让这一难题,中心村、镇建设规划落实的效果未达到预定目的。大量分散建造的农居使村镇建设规划难以落实。

  4.农村社会稳定问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农村土地征用、村镇建设,促进了农村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由此也引发出一些积累性、群体性矛盾。如被征地村集体征补偿费分配矛盾突出,农村宅基纠纷层出不穷等,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5.地质灾害防治问题。欠发达地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占全省的80%以上,由于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特别是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消除,缺乏资金投入,往往立足以治标为主,导致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只增不减,给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又造成政府财力、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措施

  1.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要对新农村建设用地作出科学规划。其核心是从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保护耕地、村容整洁、方便生活等目标出发,通过仔细盘算,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新农村将来用地数量与类型进行科学预测。同时,要坚决把住土地审批关,对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一户多宅、超标准用地、占优补劣、占多补少等,一律不得批准用地。既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又要努力促进农村土地利用率提高,切实保护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

  2.科学编制用地规划。一要统筹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编制要做到实用性和前瞻性的统一,避免过小过散。要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数量、布局和用地规模,鼓励农民以建多层公寓为主,对单户宅基地和新村规划点人均用地实行双控制。二要加强各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开展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一个比较符合当地实际的村庄布局规划,同时要考虑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地质灾害、水利、风景旅游等规划之间的衔接。三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地方政府可以选择一批试点,出台配套优惠政策,由村集体根据村庄布局规划,利用现有的宅基地,统一新建或改建,鼓励自然村向中心村集中。    

  3.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要严格控制农村居民点新增用地,认真执行农村村民一户一宅政策,大力开展农村建设用地复垦。认真研究和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序流转。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分散居住的农户进入中心村、镇建房,如自愿放弃农村宅基地申请应该给予补偿,对农民搬迁后遗留下来的旧房进行一定的补偿,促进城镇化进程。

  4.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要对被征收土地上的农民进行妥善安置,安置工作应当实行由“以安排劳动力就业为主”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多种途径安置”的原则,拓宽安置渠道。目前,土地征收补偿主要以货币补偿为主,可以考虑以土地补偿费为主,多种补偿形式并存的机制。积极探索对被征地农民实行“即征即保”机制,真正解决被征地农民生活的后顾之忧。

  5.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土地整理工作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要重点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通过未利用土地、废弃地整理,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改造旧村庄,归并农村居民点,有效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

  6.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地质灾害防治要从“治标”为主向“治本”为主转变。要结合下山脱贫,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农民的避险搬迁,努力建设“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防灾体系。

  7.维护法律严肃性。村民违法建筑对以后村庄规划和新农村建设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要严格执行土地法律法规,对违法占地建筑的行为,违反规划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8.切实做好农村稳定工作。要真正把信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制定信访措施,积极争取协调,处理重大信访事项,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

  作者单位:缙云县国土资源局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浙江国土 00019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
与国土资源管理问题初探
2007-4-20 浙江日报000192007-04-20000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