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乡镇财政的“阳光实验”
· “拉家常式”的预算初审
· 最终预算“体现民意”
· 细化到上百条的“一亿二千万”
· 质询式的“公益关注”
· 乡镇里的“公共预算课堂”
· 财经小组为“消赤”出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拉家常式”的预算初审
  “工业集聚区的支出,不应该减少100万元这么多。”从一开始,颜玮钧就坚持这一点。

  写进温岭市新河镇2007年财政收支预算调整议案(草案)里的这一条,一开始便引来了一些争议。

  4月4日,颜玮钧在镇第十五届人代会第二次会议上,与9名代表联名提议,对政府预算调整中的这一项进行修改。“行政运行经费可以减少10万元,从预备费里再拿出20万元来。”

  他希望,将这30万元增加到工业集聚区上来。理由是,工业可以带动其他各行业的发展,新河的工业相对落后,必须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这样,才可以引进外面的人才和企业。“只有把鸡养大了,才能有更多的蛋嘛。”

  如果推及到更早的时间,这条意见的产生,是在人代会的前一天。预算调整议案进行过一次初审,当时颜玮钧也参加了。只不过身份不是人大代表,而是新河镇肖家桥村的村主任。

  一个“拉家常式”的形式松散的座谈会,旁听席上竟然吸引了数十位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和专家。

  这是一次面向全镇的公开征求意见,有近150人参加,其中三分之一是普通群众。他们的身份有许多种:农民、家庭妇女、打工者、个体老板等等。

  初审分成了3个组,工业组、农业组和社会组。作为有4200多常住人口的当地第一大村,肖家桥村在这次初审会上有2个人参加。颜玮钧参加的是工业组的讨论,地点在镇政府大楼四楼会议室。50多个人围成一圈,桌上摆了橘子和草莓,一边吃一边谈。

  会上可以抽烟,可以走动,可以拍桌子,说的都是新河本地的方言。发言没有规定的顺序,想到什么就能说什么,旁边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记录。别人在说的时候,也有人会走神。不过一旦谈到他们关心的问题,又会立马激动地参加进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拉家常式”的预算初审 2007-4-13 浙江日报000102007-04-13000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