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乡镇财政的“阳光实验”
· “拉家常式”的预算初审
· 最终预算“体现民意”
· 细化到上百条的“一亿二千万”
· 质询式的“公益关注”
· 乡镇里的“公共预算课堂”
· 财经小组为“消赤”出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质询式的“公益关注”
  4月4日这一天的人代会开得特别漫长,代表们相当耐心地遵循着一条严谨的程序,“审议——修改——分组审议——提议案——表决议案——再修改——审议并表决” ,程序设计者称,目的在于“代表意愿的充分表达” 。

  上午,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是政府班子成员与人大代表和旁听群众的直接对话。镇长郭海灵和几位分管副镇长一齐坐在台上,回应人大代表的询问,按照事先的要求,“每一个问题都必须回答”。

  颜玮钧第一个提了工业投入的问题。郭海灵说,这个想法与镇政府是一致的,镇里今年也准备实施“工业推进年”。但工业园区建设审批已拖后了几个月,有些项目要延续到明年,所以把支出经费做了相应调整。

  坐在旁听席上的塘下村村民应梅富,也举手要求提问:“道路建设砍掉20万元,我觉得不妥,因为各村的道路状况还不是很好。”

  常务副镇长谢立明解释,预算里的道路建设项目不是指民间道路,而是建成区内的道路。减少支出是指其中一条道路已纳入城北工业园区建设,如果再投入会造成重复投入,所以把这条路的建设资金剔除了。

  这一天的人代会,旁听的公众代表超过了100人,其中镇中片、镇东片、塘下片的人数超过了正式代表的人数。

  一个半小时里,有十几位代表和旁听者提问,问及的内容涉及预算各个方面。“这10万元用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这块投入反而减少了?”许多提问,颇带有些“质询”的口气,让郭海灵也感到“有些压力”。

  问题的直接和深入,让在场的专家们也出乎意料,“很多归结到民生的问题,也有对社会公益的关注,并不局限在一村一家的利益”。例如腰塘村的颜云根说,“预算中对弱势群体照顾还不够,社会救济补助是否可以再增加支出?”

  还有关于文物保护的问题,许多人对“文保单位等历史文化遗产修复从30万元减少为20万元”不能理解,纷纷表示疑问。

  不论是激烈的意见,还是缓和的建议,在专家看来,都是政府与人大和公众之间的一种良性互动。作为最低一级的政府财政,预算与公众的生活有着最接近的距离。“根据群众的利益和需要,建立起一种对公共利益的共识,使得公共预算更加关注广泛的需要。”他们认为,新河的探索很有益,值得不断推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质询式的“公益关注” 2007-4-13 浙江日报000102007-04-13000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