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三个半小时车程外的“乡村体验”
· 本色教育:回归真实的乡村梦想
· 正在回归的“教育之梦”
· 优秀教案遭遇“水土不服”
· 站在农村的土地上 我们是大写的人!
· 一个游戏启发下的“乡村希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正在回归的“教育之梦”
  “如果说培训点燃了我对乡村教育的激情的话,那么这次乡村教育之梦的‘回归’,则让我看到了留在农村教书的希望。”

  课间,童永才和别的老师交流时,童富勇听到这样的声音。如果可以因此影响一批农村教师,童富勇觉得,也算是这次实验一个不小的收获。

  在参加培训前,徐梦华立下过一个“君子协定”——在完成培训后,必须在农村至少服务5年。“不过我现在觉得,我会在农村小学一辈子呆下去。”

  在农村教书的13年里,徐梦华坦言自己也曾有过离开农村的想法,但魏书生的那句“守住心灵宁静,建设精神家园”,让他看到了一个更为广大的世界。虽然在许多时候,徐梦华还要为自己的饭菜发愁,碰到上下午课排得很紧的日子,一碟榨菜常常就是他中饭的配菜。

  “生活的苦并不算什么,最苦的是精神上没有交流。”从杭州培训回来的徐梦华一直有一种危机感,他担心那些被“前辈们”培养起来的激情,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消磨得无踪无影。

  因此,童永才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在结束培训后,学员们还可以有机会经常聚在一起交流信息,“就算是能建立自己的论坛,互相打打气也好,以此来唤起我们的斗志。”

  老师们对“乡村理想”执着地坚忍,让曹晓红感动不已。“一次公开课再好,也只是一次。真正肩负起中国的‘乡村理想’,是像他们这样的乡村教师。”

  与乡村孩子分别的场景,让曹晓红久久不能平静。刚才还是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当得知曹老师要和大家说再见的时候,一个个哭丧着脸,像瘪了气的气球一样可怜巴巴地看着自己。

  “我看见有几个人的眼泪都已经在眼眶打转了,心里也酸酸的。”但曹晓红觉得,她应该为孩子们留下比眼泪更有价值的东西。

  “曹老师答应你们,以后我还会来你们学校,而且还要带更多的老师来给你们上课。”曹晓红留给孩子们这句话,更像是在对自己做的一个承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正在回归的“教育之梦” 2007-3-21 浙江日报000102007-03-210003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