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三个半小时车程外的“乡村体验”
· 本色教育:回归真实的乡村梦想
· 正在回归的“教育之梦”
· 优秀教案遭遇“水土不服”
· 站在农村的土地上 我们是大写的人!
· 一个游戏启发下的“乡村希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优秀教案遭遇“水土不服”
  对于曹晓红来说,来到乡村小学是一次难得的“乡村体验”,而对于童永才和徐梦华来说,则是一种“本色回归”。

  这两位淳安当地的乡村教师,此次要负责上公开课的第一、第二课时。

  作为“中国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的第一批学员,从去年7月至今,童永才和徐梦华在杭州进行了三个阶段共25天的理论及实践培训。这次的公开课,可以说是他们在参加培训后的一次成果汇报。

  为了这次公开课,童永才过年前就开始做准备了。“在杭州培训的时候,我已经在杭州的天长小学进行过一次试教,还请曹晓红专门对教案进行了两次调整,课堂效果应该会不错。”开课前,童老师信心满满。

  不过,公开课一开场,童老师的教案就遭遇了“水土不服”。

  为了将孩子引入“草船借箭”的大背景,童永才一开始先问了一个在他看来相当简单的问题:你知道的三国人物有哪些?

  接下去,童永才面对的,是五秒钟可怕的冷场。

  “我原来想,这么简单的问题,肯定有很多孩子会争先恐后地回答。我在杭州小学试教的时候,课堂气氛就很活跃,可是这些孩子的反应却完全不同。”课后,童永才显得有些困惑。

  吸取童老师的经验,徐梦华在上课的时候减少了很多互动环节。但令他头疼的是,举手发言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少,课堂气氛显得更加紧张起来。

  “其实,孩子们所表现的,正是我自己教学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方丽红觉得,这次公开课的价值,就在于它体现了农村教育最真实的一面,这也是方丽红希望这次公开课能够解决的问题。

  “农村的孩子普遍缺乏自信心,不太爱说话。怎么样才能激发农村孩子的多元化思维,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是我们想在这次示范课上看到的。”

  老师们的这些困惑,是童富勇之前所预料到的。这位杭师院继续教育学院的院长,正是“中国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项目执行的总负责人,也是开展乡村“本色教育”的提倡者。在他看来,“脱离了农村实际情况的单方面培训,是不完整的”。

  在“中国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运行的过程中,童富勇注意到,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基本上还集中在理念的提升,但对于这些美好的“乡村理想”如何在农村中实现,培训中并没有体现。

  “事实上,许多专家对目前农村的教学状况也不是很熟悉,所以需要和乡村教师一起回归农村,重新进行摸索和尝试。”

  曾经指导过两位老师教案的曹晓红,一直在旁边观察孩子们的表现。“现在看来,我们原先设计的、看似完美的教案,并不符合农村孩子的实际。或者说,没有经过农村孩子肯定的教学,是不成功的。”

  两节语文课,让曹晓红渐渐体会到了这种“城乡差距”。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优秀教案遭遇“水土不服” 2007-3-21 浙江日报000102007-03-210003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