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聚焦“万亿美元外汇储备”
· 政策效果开始显现
“藏汇于民”尚需制度先行
· 增量意味国力增强
但增长过快令人不安
· “宝藏”不可随意花用
关键在于调整经济结构
· 外汇储备管理的“新加坡模式”
· 从集中到分散
用市场化方式消解风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增量意味国力增强
但增长过快令人不安

  近几年,中国外汇储备增长迅速。今年早些时候,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外汇储备的主要功能是应对外来冲击,防范国家金融风险,满足外汇流动性的需要。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意味着我国有着充裕的国际支付能力,彰显我国的经济实力,也增加了中国在国际上的金融影响力。

  外汇储备多,固然意味着国力增强,但长期无限攀高也并非好事。传统上来说,适度储备水平应当满足偿还所有短期外债和3个月进口所需。我国短期外债余额截至今年6月末为1663亿美元,算上不足700亿美元的月均进口额,我国外汇储备远远超出所需。

  对于中国保持多大规模的外汇储备才算合适,虽然经济学家众说纷纭,但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过多已成为共识。连央行行长周小川也表示,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足够多了。

  过去10年间,中国外汇储备年均增长率高达27%,近3年更高达42%。迅猛增加的外汇储备引起了经济学家的不安。著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近日预测,到2006年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将达到10400亿美元,而到2007年末将超过12000亿美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也表示,如果增速不减,外汇储备将在2009年底突破2万亿美元,2010年达到2.5万亿美元。

  高额外汇储备隐含巨大风险。外汇储备越高,承受的美元贬值压力就越大。巴曙松就认为,由于美元购买力正在下降,尽管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大幅上升,但以黄金和石油计价的外汇储备余额增长幅度相对大幅减缓,造成了我国国民福利的流失。

  外汇储备猛涨还掣肘宏观调控。依照我国的外汇体制,央行通过发行更多的人民币来购买企业出口得来的外汇。大幅攀升的外汇占款造成国内金融市场流动资金过多,刺激了信贷和投资的快速增长,影响宏观调控效果。

  对于外贸来说,外汇储备迅猛增加可能给国际上的贸易保护主义者以口实,同时人民币升值压力也会加大。经济学家樊纲日前撰文指出,随着外汇储备越过万亿美元大关,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中国经济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攻击和压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