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通过老乡,毫不费力地在台州市路桥一家机械厂找到了一份工作,尽管和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口,而且还有工程师的中级职称,企业主还是让他从装配工干起,第一个月收入600元。三个月试用期后,按记件算。
一开始,李刚就尝到了民企的苦味。他有些受不了企业主对自己的态度,老乡劝他,无非从头再来,私人企业就是这样的,别的不管,就看你行不行。对人也和产品一样,讲的是一分钱一分货。如果你能干,有技术,就会对你很好,知道你值多少。
李刚听信了老乡的劝说和经验之谈,留下来从头开始。
不到半年,李刚从后备部调到了生产车间,做一线的铣床操作工,比原来做半成品的装配有了一定技术含量,收入也加到了1000元。
也就在这一年,李刚与普通的工人区别开来了,这是他所学的机械工艺专业带来的好处。在实际操作中不仅有所学知识的引导,而且多年工程师的理论积累解决了很多实际难题,他的操作技术突飞猛进。在这家企业干了三年后,他很快评上了铣床工种的中级职称,也算是技师级别了,待遇上多加了200元。
但是,没过多久,李刚发觉自己的技术再也没有提高了,自己每天加工同样的零件,惟一的区别是不同批次的数量不同而已,只要设定一个个数据,连先后的步骤也一个样,没有一点变化,自己就像一架机器,没一点创新,机械得连每个月的收入也没一分一厘的变化。他是技工,但也像是台机器,一台磨合得比较好的机器而已。
这种感觉让李刚感到很失落,他找不到创新的快感,企业也不需要他的什么自由发挥,只要按要求加工就可以了。所以自己的技术再好,干到底也无非就是一个操作工,他认为这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他不想再这样下去,这次老乡也赞同他的观点。
于是,又一次的跳槽开始了,但结果并没有给李刚带来多大的惊喜。不甘心的李刚,干了半年,连跳了两次槽,还是无法达到自己的诉求。
等他跳到第三次的时候,他才明白在当地这一行的操作工,只要你的报废率不超标,达到零件的尺寸和精度要求,不管你技术怎么好,都是同一个价。就像流水线上作业差不多,手脚利索就行。这让李刚很失望,他不想让自己的技术在这样的作业中变旧、报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