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魅力不该下降
据有关部门调查,1986年与2003年比较,小汽车出行所占的比例由6%上升到23.2%,而公共交通的出行份额由35%下降到26%。与以前相比,公共交通正在逐渐失去吸引力。这里存在一个恶性循环,即如果市民优先选择驾驶私车出行,小汽车占用了更多道路资源,结果导致交通堵塞加剧,并进一步降低公共交通的正点率和行驶速度,于是造成市民对公共交通的不满,从而导致市民更多地选择驾驶私家车。相反,如果市民倾向于更多地选择公共交通,那么上述因果链条则导致相反的发展方向,形成良性循环。 (《新华每日电讯》8.19)
“最低工资”岂能变成“标准工资”?
最近,上海市有关部门在调查时发现,个别单位居然将最低工资标准当成“标准工资”来发放。实施最低工资标准,原本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基本权利而推出的。这种“好经歪念”现象的出现,究竟是某些单位和官员的政策水平低、理解能力差,还是故意愚弄百姓呢?从了解的情况看,显然是某些掌握权力的人故意钻政策的空子,玩弄损害百姓利益的伎俩。任何一项政策的实施,都有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一方面,发现漏洞要尽快补上;另一方面,对那些挖空心思钻政策的空子,故意曲解政策宗旨的单位和个人,也要及时予以查处、责令其纠正。(《新华每日电讯》8.25)
“草根”的现实苦闷
“草根”这个词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它不是当年我们所理解的群众,现在更多被用来形容一个依赖互联网构成的、模糊却影响很大的群体。他们通过互联网见多识广,但是他们在现实中又有成长不足的苦闷和压抑感,他们的想法在社会上和职场中往往被认为无足轻重而受到轻视,但是他们在网络上的“跟帖”可以畅快淋漓地表达自我,并且形成一种强烈的“群体意识”,在虚拟论坛中发挥着巨大影响力。 《瞭望东方周刊》8.24)
多少双眼网上盯着你?
7月末,美国在线意外地泄露了一份65万用户的2000多万条关键词数据资料。这份数据资料的私密与细节程度,只要用一点点网络侦查手段,就能查出这些人的真实身份。2000万个关键词,像打开了一个潘朵拉的盒子,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网络隐私恐惧。当搜索引擎已经变成一种普遍思维方式时,那些搜索引擎巨头的服务器里,保存了多少我们不假思索就留下的私密信息和数据?当这些信息数据详细到一定程度,也许就可以总结出我们的政治信仰、爱情生活、古怪兴趣,甚至犯罪倾向。就像《楚门的世界》一样,我们平日上网,自以为是私密的事情,但其实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网络上的个人数据已经变成一个利润丰厚的产业,黑白两道都在其中混战抢食。 (《三联生活周刊》8.21)
换客,只败家不花钱
经过“打折血拼”“跟风消费”之后,白领们找到了新的“败家”理由,却有着同样的苦恼:风潮太快,金钱太少,衣橱太满。那么,交换吧——“易物网”开张才短短两个月,注册的“换客”已经膨胀到4万了。“换客”冠军王麒皓曾用自己的蓝牙耳机换了5根棒棒糖,也曾经用一盆芦荟换得了556M的储存卡。“等价”并不是“换客”们的核心词,他们是感性的经济人,他们在交换中寻求乐趣。
(《中国新闻周刊》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