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物质存在很简单,包括仪器、设备、大楼等。然而,大学之所以称为大学,关键在于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的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
校训,是学校学术和文化的结晶,是大学精神的象征,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北京大学的校训是“提倡新学,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清华大学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同济大学则是“同舟共济,自强不息”。
一次由4762人参加投票的媒体调查表明,54%的人认为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最好,复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排第二。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truth”(“真理”),耶鲁大学是“light and truth”(“光明与真理”),华盛顿大学是“通过真理取得力量”,都集中在“真理”两字。去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引用陶行知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之所以重提这十六字,是因为在大学里出现了不少造假的事。
大学文化是一种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文化。加州理工学院的校训(“真理使人自由”)就是这种文化的体现。
诺丁汉大学的校训是:“城市建于智慧”,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大学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一个城市要想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必须拥有一流大学作为后盾,但是大学带给城市的不应该仅仅是物质上、经济上的飞跃,还应该包含精神文明、文化修养的提升。
大学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美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所大学宾州大学,它的校训就指出——“没有道德的法规是徒劳的”。上海交大的校训也体现了深刻的道德含义:“饮水思源,爱国荣校”。“饮水思源”用英文来讲就是thanksgiving(“感恩”)。感恩是人生的必修课,感恩使社会更和谐、世界更美好。
哈佛大学提倡,“一个人能不能有所成就,不仅看智商,还应看情商,进而看德商”。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在“迎接21世纪高等教育大会”大会上说:学校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learn to be),要让学生学知识(learn to know),要让学生学习如何掌握这些知识(learn how to learn),还要让学生学习如何与其他人相处(learn to deal with the ot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