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深圳: 为外来工“定制”医保新政
· “4元医保” 就像“冷水洒进热油锅”
· 升级“布吉模式” 新政为外来工“量身定制”
· “曲高和寡” “就医难”碰撞“热不起”的医保
· 新政背后 还有多少“暗礁”
· 让人留恋的 深圳“布吉模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新政背后 还有多少“暗礁”
  在医保新政实施后,如何使劳务工能够就近看病,成为落实《深圳市劳务工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重点之一。

  人均GDP多年保持全国城市第一的深圳,对数百万外来务工者来说,却是个“缺医少药”的地方。医疗机构网点少、布局不均,是劳务工“就医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数字显示,到去年末,深圳劳务工聚集地区门诊服务的缺口约为400万人次。

  为此,深圳市决定采取定点医院网络化,在劳务工聚集区多设医疗机构,方便参保人就近看病。

  “我工作的工厂就在南岭社区内,以前工友中有人生病,要跑到几公里以外的布吉人民医院去看,或者到街边药店胡乱买点药吃。现在社区内的社康中心参加了合作医疗试点,我们在这看病就方便多了,也安全多了。”采访中,一位外来务工人员这样告诉记者。

  就医网点网络化铺设,不但为劳务工就近就医提供了方便,也提供了可靠的医疗技术保障,避免了劳务工去“黑诊所”挨宰。

  深圳市人民医院院长周汉新博士提出,“深圳模式”能不能行得通,常见药、便宜药能否采购得到也是一个关键。如果不能通过招标买到常见药、便宜药,相关部门应及早采取其他解决措施,以免让这个为劳务工谋福利的政策落空。

  如何保持基金收支是否平衡,使办法能“走远”,也是政策落到实处的关键。

  根据《暂行办法》的规定,深圳劳务工医疗保险只建立劳务工医疗保险基金,不建立个人账户,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当出现疾病暴发流行、严重自然灾害、政策调整等特殊情况,基金不敷使用时,将由政府财政给予补贴。

  “‘深圳模式’的进一步发展,能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将惠及全国一亿多进城新工人,同时对整个公共卫生预防体系的建设将有深远意义。”有关人士说。

  (本报综合《人民日报》、《深圳特区报》等报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