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深圳: 为外来工“定制”医保新政
· “4元医保” 就像“冷水洒进热油锅”
· 升级“布吉模式” 新政为外来工“量身定制”
· “曲高和寡” “就医难”碰撞“热不起”的医保
· 新政背后 还有多少“暗礁”
· 让人留恋的 深圳“布吉模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4元医保” 就像“冷水洒进热油锅”
  5月13日,全国首个劳务工医疗保险办法在深圳诞生。

  当天,深圳市政府四届二十九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深圳市劳务工医疗保险暂行办法》。这意味着,深圳百万外来劳务工人,每月只需出4元钱,便可享受既保门诊费用、又保住院的医疗保险。

  根据《办法》的规定,凡在深圳企业工作及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务工,均可参加劳务工医疗保险,交费标准为每人每月12元。其中用人单位交8元,劳务工个人交4元。劳务工个人所交由用人单位代扣代交。

  在这12元的劳务工医疗保险费中,6元用于支付门诊医疗费用,5元用于支付住院医疗费用,1元用于调剂。

  劳务工只要缴纳了这12元保险费,就可以报销近八成门诊费、六成住院费,可报销门诊药品1200种、住院药品2077种。单价在90元以下的诊疗项目,由基金全额支付,90元以上的,基金支付90元;最高报销额与参保时间挂钩。

  据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管林根介绍,到今年年底,该办法将惠及300万劳务工。

  事实上,深圳市劳务工合作医疗自去年3月就在布吉、龙岗、龙华、沙井4个街道的制造业开始试点。

  来自湖南的方玲在一家电子厂上班,因感冒头痛到社康中心看病。来深圳打工两年后第一次持卡看病,她特别关心卡的作用,医生给她开了3天的口服药,自己花了18块钱,医保卡“付”了20元。她说,半年前同样是感冒,她曾到附近的小诊所看病,花了50多元。  

  与方玲不同,来自四川的女工李芳是第一次在深圳看病。“前段时间,厂里通知自愿加入医疗保险。”她说,“听说深圳看病很贵,我看才扣4块钱,就参加了。”医生诊断李芳患的是咽炎,给她开了3天的口服药,她自己花了10.5元。“我得看看这个卡出了多少钱?”她在几张单子里翻着,“找到了,10元!”       

  坂田社康中心的叶医生在深圳工作了4年,接触过很多外来工患者。她给记者算了笔账:过去,外来工去周边的小诊所看病,大约一人一年看两次感冒要花150元。参加合作医疗后,每月掏4元,一年下来48元,看感冒这样的小病每次花10块钱左右,一年能省近100元。  

  试点在深圳市的影响就像“冷水洒进热油锅”:短短几个月医疗保障覆盖面迅速扩大,至当年12月底,参加试点企业已有5500家,参保劳务工达124万人。

  试点还给医疗机构注入了活力,合作医疗定点医疗单位扩大到132家,参加试点的社康中心门诊业务量成倍增长。门诊费用低廉,解决了劳务工因经济困难不敢就医问题,合理的报销比例,既减轻了劳务工经济负担,又抑制了过度医疗消费。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取得了参加人满意、社保部门满意、医疗机构满意的“三赢”局面。

  劳务工合作医疗还产生了综合效应,劳务工在指定的社康中心、医疗服务站就医,使以外来工为主要赚钱对象的无牌“黑诊所”没有生存空间,“江湖郎中”退出了市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