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济、政治、文化、娱乐、交通的中心,城区自然是人们居住的最佳选择。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等“都市病”出现,住宅郊区化被提上议事日程。然而,郊区的各项生活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需要与都市做一定的结合,才能弥补交通、教育、看病、娱乐、购物等方面的不便,这时新都市主义应运而生。究竟是回归田园好,还是重返都市好,目前观点仍不统一。但从传统都市主义到住宅郊区化、再到新都市主义,这一系列变化说明人们在择居问题上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实际。
城市化的实质是生产要素的集中配置。从政府角度看,是关于生产要素配置的一种政策集合。从一定意义上讲,“新都市主义”也是一种政府行为,它涵盖了城区规划、居住区地块控制、住宅密度控制、生活垃圾处理等举措。因此在具体规划时,要立足三个环节,即城市定位、产业集聚和人本理念。
在“新都市主义”得到广泛关注的今天,国内有识之士还纷纷推出“节俭型择居”的理念,并把提倡节俭型择居作为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提倡节俭型择居,应把握好两层含义:一是开发上的节俭;二是择居上的节俭。从开发角度来讲,应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从择居角度讲,主要是广大业主应量力而行、量入而出,既要有适当的超前理念,又讲求适度的消费方式,不盲目跟风,以理性消费为本,以经济实用为主,以自觉自愿的节俭行为来支持全社会的节约型建设。
新都市主义作为一种源于西方的新居住理念,它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因素。现在我们能将它与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节俭型择居相结合,充分体现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实现城市生态化和生活都市化的有机统一,无疑也是对这一理念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