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集体生存命题
这一年,浙江民企从未经历过如此的凶险境地。
在金融危机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飞跃集团”、“华联三鑫”等一批“明星”浙企,因为资金链告急陷入困境。
而随着金融危机逐步影响到实体经济,世界经济进入到下行周期。国内企业如何做好应对准备,趋利避害,通过各种手段平稳度过危机,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
根据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全省民企生存状况及发展态势报告》,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体的浙江民营经济在2008年受到严重冲击,全年有22000多家民营企业注销,“死亡”数创下6年来最高。
专家认为,危机引发的负面影响还将持续,短期内中小企业很难摆脱订单下滑、歇业、停产甚至倒闭的窘境。危机进一步暴露出我国中小企业在企业管理、业务流程、预警机制等方面的诸多硬伤,成为关乎企业存亡的关键性问题。
呼救声更多来自那些长期依靠低廉土地、人力、资本和资源的加工制造型中小企业。所谓因势利导,化不利为有利,就是在通胀趋势环境中,以要素价格改革为契机,用最大限度的市场化手段让制造型中小企业放弃旧有生存模式,实现中国制造升级的问题。
而大型民企的转型升级,更是一个综合性课题。
在企业积极自救的同时,我省各级政府、金融机构也及时“出手”,帮助困难企业稳定生产、重组改造。如今,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结束,浙江企业迎难而上的努力还在继续。但与去年下半年相比,浙江企业尤其是困难企业的处境已经得到了一定改善,“飞跃”等重组企业,也正在逐步走上发展的良性轨道。
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金融危机的生死考验,带来的更多是反思:怎样才能在危机中生存下来,成为令人艳羡的“常青树”?这是当下邱继宝和“飞跃集团”正在思索和探索的命题,也是浙江企业面临的“集体作业”。(刘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