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青春可泣 碧血如涛
· 让公交真正优先
· 慈溪 警察千里擒“魔” 告慰英雄亡灵
· 宁波 公交慢,是堵在了路上
· 专用车道被挤占
· 温州 营造“公交优先”的社会氛围
· 可能扣奖金引争议
· 本报设立专门邮箱,欢迎广大读者参与
· 民企法律服务团现身温州
· 让职工“充电”落到实处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3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根据一线工人的要求,杭州市提高了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计提标准,开支情况需审计——
让职工“充电”落到实处
本报记者 洪加祥 通讯员 胡大淼
  3月10日下午,在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扶梯制造部工作现场,50多名一线工人正拿着笔记本,听该部工业工程讲师王勤讲解扶梯生产过程中检验卡的设计与编码。

  公司工会主席吴华说:“企业要发展,必须给一线工人一个提升的空间。‘奥的斯’在这点上是肯下本钱的,开办西子联合大学,鼓励工人自学成才,还鼓励工人上夜校,考学历、考职称,去年仅教育培训经费就达250万元,今年要提高到280万元。”

  〉〉〉工人反映

  职工教育经费

  成了高管深造费用

  据杭州市总工会对320家大中型企业及江干区173家民营企业所作的问卷调查表明,职工教育经费的提计和使用情况不容乐观。一些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民营企业对一线工人只注意产出,不重视投入。

  在一家中型机器厂担任钳工的张胜利反映,除了干活,大家根本没有“充电”学习的机会。有职工还反映,在企业干了10多年活,上千名职工从来没用过教育经费,但每年能看到厂长等高管外出“深造”,钱都是从员工教育经费中支取的。

  有教育经费,但享受不到教育培训,已成为许多产业工人关注的焦点之一。据调查,杭州一些企业没有按照《浙江省职工教育条例》规定的要求,从企业职工工资总额中提出1.5%至2%的职工教育和培训经费,用于员工教育培训;有的即使提取,也是将80%的经费用在10%的中高级管理人员身上。而根据我省有关规定,这些经费的70%必须用于一线员工。

  〉〉〉政府决策

  职工教育经费

  计提提高标准

  最近,市总工会宣传部副部长杨晓红参与了对一线员工再学习经费落实课题的调查,她呼吁,积极鼓励企业加大对员工职业教育和技能的培训,努力培养高级技工。这一建议引起了市总工会的重视。

  最近,市总工会与市政府召开第八次联席会议,讨论对企业职工教育经费计提、使用的监督问题。会后,市政府决定,按照《浙江省职工教育条例》规定,同意将企业职工教育经费计提标准由原来工资总额的1.5%提高到2%,符合条件的企业还可提高到2.5%,并建立由副市长牵头,市经委、劳动保障、财政、总工会、教育局等参加的市职工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和监督职工教育经费使用的情况。杭州市还规定,企业必须把此项经费的开支情况,作为厂(企)务公开内容,列入考核、审计范畴。

  〉〉〉企业见闻

  在一线争做知识型工人

  在采访中发现,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实际支出呈“马太效应”,如果企业重视对一线员工的培训,一线员工也对企业有较高的回报率。

  西子奥的斯公司扶梯制造部工人毛蔚坚,1992年从建德农村来时,是个不懂机械的高中生。但接受了企业支出两万元教育经费的学习培训后,现在他的职称已是高级钳工、中级焊工。他提出的扶梯部件改进建议,使扶梯成本每台降低100多元。为此,企业奖励他一台手提电脑。

  参加工作仅半年的王晶,已参加了3次员工培训。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刘顺芳说,对于这些新来员工,企业作了两年培养跟踪计划,每人都有一个部门专业人员当他们的导师,使这些人能更好成长。她认为,公司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生产现场没变化,人员增加不到一倍,效益却翻了又翻,靠的主要就是企业对员工教育经费的投入。正是有了这么一支学习型团队,才能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