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理论周刊

灾害社会学:观察疫情的另一种维度

——访中国社会学会顾问、上海大学终身教授邓伟志

  新冠疫情给社会带来不小的影响,也给人们带来思考。如何从社会学角度看待这场历时三年余的疫情,本报采访了中国社会学会顾问、上海大学终身教授邓伟志。

  记者:去年疫情期间,您写过一首诗,劝诫焦虑、以和为贵,今年,您又有哪些新感想?

  邓伟志:今年疫情期间,我又作了一首新的打油诗:“夫妻双双把冠染,发着高烧打冷颤;米粒当药阳康难,只缘预案欠周全”。这是我的切身体会。不过通过远程医疗和中西医配合治疗,才10多天,我已经阳康了。我也没住医院,而是把病床留给更需要的人。

  记者:作为长期研究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学者,您怎样看待当下这波疫情?

  邓伟志:社会学里有个分支学科叫“灾害社会学”,研究灾害发生时人类如何处理人与灾害、人与人关系的科学,主张越是灾难来临之时,人类越要化险为夷、化危为机。化险为夷、化危为机是我们抗灾的目的。“机”的内涵不止一个“安”字,还包括把坏事变好事。怎么做到呢?首先是团结一心战胜疫情。危难时刻,我们把其他任何矛盾都暂时放在一边,集中力量对付灾害。回顾我们党的历史,万里长征,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每一步都惊心动魄。他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愈挫愈奋、一往无前,以血肉之躯开辟了胜利之路。我们当前的大敌就是疫情,新冠疫情怕我们众志成城。我们要团结一致,战胜疫情。

  记者:从社会学的角度,您认为应对疫情的着力点是什么?

  邓伟志:坚持人民至上,当下就是病人至上。最要紧的是处理好医患关系、上下关系、左右关系,万众一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合理的意见、善意的批评当然可以有,但不应刻意制造对立撕裂,而应团结一致向前看。此次疫情,让我们经历了不少生离死别,疫情一定能够过去,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化为战胜疫情的巨大力量。这股力量基于对医护人员的爱护和理解。医学家要把疫情当实验室,当最大实验室。这股力量支撑我们,明白悲伤时尤其需要温暖。有矛盾时需要沟通,进而实现和谐。和谐也是战胜疫情的特效药。

  记者:灾害社会学也关注灾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怎样看待灾害对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

  邓伟志:人类伟大之处,不但因其具有直面灾难的勇气和坚韧,更因具有科学关怀和理性思维。灾害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人类是在与各种灾害的斗争中发展壮大的。从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一直在同各种传染病作斗争,鼠疫、疟疾、伤寒、天花、麻疹、流感、黄热病等不断来袭,导致千千万万人死亡。不过,每次疫情到来,人类总是能找到对付传染病的良药。“疫情暴发→找到病原体→造出疫苗→建立新学科”,这就是化危为机的四部曲。除了疫灾以外,别的灾害也一样。灾害是负能,而灾害一旦成为科学界的重大课题,便能变负能为正能。科学是转危为机的高能加速器。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6 灾害社会学:观察疫情的另一种维度 2023-01-09 浙江日报2023-01-0900004 2 2023年01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