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理论周刊

新型工业化促进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区别于世界先行国家工业化历史过程,我国在过去几十年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学习借鉴世界各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实践经验,逐步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工业化道路,经济发展阶段也在发生历史性变化。面对各种“卡脖子”难题,面对能源环境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我们需要以新型工业化支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工业是国家和民族兴旺的重要支撑

  经济学认为,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收入提高,产业结构从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演进的过程,其实质是国民经济一系列重要的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世界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工业化铸就的发展史,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是工业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源于自然资源的禀赋,随着科学技术的兴起,工业革命改变了许多国家和民族的“命”和“运”,由此逐步改写世界经济的版图。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不仅仅看经济总量、GDP大小,更要看经济结构,对大国来说尤其要看制造业的结构。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中国的兴衰史也是一部工业发展的兴衰史。1840年以前,从人民富裕的视角看,中国无论是GDP还是人均GDP均处于世界前列,但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历史。如果从当时的产业与经济视角作一个分析,中国的财富构成主要是桐油、茶叶、丝绸等,而西方国家随着工业发展,制造业等第二产业成为主要的产业构成,在这种情况下,用枪炮打开中国的大门,是不可避免的结局。

  无论是美国学者彭慕兰在《大分流》中所描述的世界发展格局变迁,还是中国学者林毅夫在《从西潮到东风》所描述的发展模式,大分流、大变革,工业是决定这种“分”与“变”的核心。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兴国之要、护国之器。作为处于全球综合实力与竞争力高地的美国,新世纪以来一直十分重视制造业。2022年美国正式发布《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明确指出要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确保经济持续增长、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强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保卫国家安全和改善医疗保健。

  高度发达的工业是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工业化的浪潮滚滚向前的趋势不会改变,唯有勇立潮头,方显英雄本色。站在新时代的起点,站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新型工业化道路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唯有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才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新征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总的目标要求,是我国在世界舞台彰显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依托。

  新型工业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实践与理论创新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了工业化发展道路。面对帝国主义的封锁,我国工业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原则,在前苏联的支持下,新中国工业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尤其是重化工业的不断突破,为日后建设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客观地说,这种首先确保新中国“生存需要”的快速工业化,工业的发展是粗放型的,产业结构是偏重的,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制造业供给是不足的,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

  只有主动入局,才能创造变局。面对我国在工业技术上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开启了以工业现代化为主要方向的改革开放的追赶史。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无论是珠三角以“三来一补”、加工贸易、以外牵内的发展方式,还是长三角以“创新转化+内源式”的发展方式,中国工业经济创造了世界工业革命史上的一个奇迹。在总结国外工业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从“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五个维度,对新型工业化给出了基本的定义。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工业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和理论成果。它与西方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与信息化融合、提高科技含量与经济效率、保护资源环境和充分发挥中国人力资源丰富优势,符合世界信息化、智能化、低碳化趋势,具有更高的科技创新能力、更高效的资源利用效率、更包容更可持续的特点。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我国工业发展成就显著,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主角光环”不断确立,地位不断上升,影响力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中国建成了包括41个工业大类、666个工业小类,拥有全球各国中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进一步坚定了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促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将继续指导我国由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可以说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重要的实践之一,正因为新型工业化20年的实践,才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

  把握新型工业化的深刻内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进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根据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持续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工业现代化的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基于对新发展阶段、新时代背景的充分精准研判作出的重大战略。

  当今,一场影响深远的信息时代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不断突破,并向各产业、各领域广泛传播和渗透融合,对新型工业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催生了新型工业化模式变革和成果革新。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导致部分关键生产要素供应中断,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价格波动剧烈。地区动荡对全球生产网络分工造成严重影响,百年疫情与地区动荡相互交织,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陡增。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等“链条”的脆弱性加强,中国产业链和全球产业链脱钩风险加大,新型工业化面临着国际开放之门“渐锁”压力。疫情三年,我国经济一路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实现稳定发展,带动全球经济增长,并努力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需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更好发挥新型工业化这一“定海神针”的作用,应对全球风云的突变,助力高质量发展。

  外部环境的变化使我们坚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自信,经济结构的变化也促使我们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长期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带动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但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协调的矛盾仍然存在。一方面,我国产业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面临着市场饱和、供过于求,低水平、低效率竞争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高端、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供给相对不足,一些领域存在“卡脖子”的技术问题,产品质量可靠性、稳定性、一致性仍有待提高。突破这些问题与障碍,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推进新型工业化,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持续提高质量效益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作者为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6 新型工业化促进高质量发展 2023-01-09 浙江日报2023-01-0900009 2 2023年01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