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海曙区高质量建设卓越城区释放“硬核力量”
构筑引才聚才新高地 发动创新发展新引擎
王丹静 袁佳琦 孙勇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近年来,“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已经在宁波海曙区落地生根,通过扎实推进“栽树工程”和人才强区建设,不拘一格招揽人才。目前,海曙区人才总量达24.58万人,拥有国家级领军人才105名、省市级领军人才215名,近3年省级以上人才计划和宁波市级人才计划入选人数分别提升333%和800%,年均新增青年人才1.7万人,入选宁波市“甬江引才工程”项目33个,入选宁波市“3315系列计划”连续3年居全市第一。
“开启新征程,实现新跨越,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卓越城区。”刚刚闭幕的海曙区第十次党代会,为未来5年海曙高质量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接下去,海曙将以更实的举措、更足的诚意、更优的服务来吸引人才,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卓越城区和共同富裕样板区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平台集聚
高层次人才纷至沓来
“指尖在收银机上照一下,就完成了结账功能,在‘静脉识别认证技术’加持下,企业产品的附加值、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2020年,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以下简称宁波工研院)引进了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团队联合研发的静脉识别项目,在国内率先提出生物静脉识别解决方案,将指静脉误识别率降至千万分之一。凭借这一技术成果,宁波工研院、芯然科技与10多家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
“宁波工研院”落户海曙后,重点关注工业信息安全、工业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领域,引育工业控制安全、控制芯片和工业操作系统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并孵化蓝卓工业互联网、国利网安、中控微电子和芯然科技等多家高科技公司。
集聚高层次人才,海曙以大院大所为抓手,不断健全人才平台。在宁波阿里中心、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宁波市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一中心四平台”的带动下,近年来,海曙新引进使用顶尖人才18人、特优人才29人。50%以上的新引进顶尖人才来自“一中心四大平台”,集聚效应明显。
截至目前,“一中心四大平台”已集聚各类人才近500人,入选市级以上人才计划项目7个,落地优质科技项目30余个,其中甬智院的智能成型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2020年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此外,2018年以来,海曙区已建成5家院士工作站(院士创新中心),新增高校院所及省级以上创新平台66个。
数智赋能
着力优化人才生态环境
“之前通过‘专曙人才码’在线上就完成了生活安居补贴申请,很方便。而且这笔补贴前阵子就收到了。”日前,近500名青年大学生、高技能人才收到了由海曙区专门为其发放的生活安居补贴,共计金额500余万元。得益于“专曙人才码”,不跑腿就能办好申办事项,这令不少人才颇感高兴。
去年9月24日,海曙区“专曙人才码”正式上架浙里办宁波“人才码”服务平台和“海曙服务专栏”,成为宁波市首个上架的区县特色人才服务应用。同时,以人才全息数据库为依托,开发特色功能板块,积极推进服务一体化、集成化、多元化,实现一键接入省市“人才码”服务平台。
“以优质服务吸引各类人才,通过不断优化政务审批流程,集成各类创业创新资源,全力打造高端人才首选地和创新发展策源地。”海曙区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曙以数字化手段推进人才治理,实现工作“一网”、服务“一码”、数据“一库”,建设全域覆盖、数智赋能、有效匹配、精准服务的数字化人才服务平台。依托81890平台,开辟24小时人才问题反馈渠道,实现对人才“一站式”线上办理。
不仅如此,海曙还开展金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凤凰”行动,加强人才融资需求与社会资本的对接服务,加快培育上市企业,完善人才特色保险体系,支持企业持续发展壮大。
未来可期
用心用情锻造卓越城区
未来,海曙区将围绕打响“海曙创造 海曙美好 海曙品质”三大品牌、建设“工程师友好区”、打造“江南翠柏里”,着力推动政策升级、人才集聚、平台提能、环境优化,加速推动人才工作实现新跨越。
预计到2025年,海曙区将新增各类人才6万人以上,总量突破31万人;新引进使用顶尖人才12名,新遴选支持领军型人才、产业工程师双创项目120个,带动集聚高素质人才1200名以上。
(图片由宁波海曙区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