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杭氧积极应变实现各板块稳步增长
“寻常”背后的“不寻常”
本报记者 王世琪 通讯员 邵永标
“寻常一年。”谈及2020年,杭州制氧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杭氧”)董事长蒋明的话出人意料。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连锁反应,同样影响着杭氧,但从业绩上看,他的话底气十足——这一年,杭氧的设备制造业务、气体业务均实现两成左右的稳步增长,交付出浙江石化10万等级整装冷箱、国内单台等级最高乙烯整装冷箱等一批“大国重器”。
在2020年保持“寻常”,恰恰是一种“不寻常”。“大国重器”高产户“寻常”一年的背后,是其在生产、研发、服务等方面一以贯之的努力和因势利导的应变。
从别人催到催别人
2020年5月24日,长江黄金水道上,一台重器下水启运——杭氧为浙江石化打造的10万等级空分设备整装冷箱成功发运。
“出发!”一声令下,这台被杭氧人称为“横卧的巨龙”、全球最大等级之一的空分设备整装冷箱,通过216个轮子组成的运输车平稳运至长江上等候的运输大船,运往东海舟山鱼山岛浙江石化绿色石化基地。
眼下,4套这样的设备已在鱼山岛扎根。时至今日,杭氧副总经理黄安庭仍忘不了发运时的激动和追赶工期时的紧张。“制造的关键时期,国内疫情暴发,设备最终的组装工序在江苏张家港进行,受疫情影响,我们的人没法及时赶到。”
为赶工期,杭氧一方面按照防疫要求派人前往张家港,另一方面紧急调整生产计划。据介绍,工作人员在张家港隔离的同时,位于杭州的空分厂和低温容器车间里,已经开始了相关配件的生产。“三管齐下,物流畅通后马上发运。”黄安庭说。
“这就是‘寻常’背后的‘不寻常’,我们不断调整生产组织方式,抢回失去的时间。”蒋明介绍,杭氧在生产环节采取诸多创新举措提高效率,包括三地同步生产、将工时翻倍计算的激励措施等。到2020年5月底,杭氧的生产已经回到2020年年初的计划状态。“之前,是客户催我们交货,5月之后,是我们催客户收货。”
技术攻关一刻不放松
重大装备制造企业在产品研发上始终保持着一种紧迫感,其产品必须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站稳脚跟。
“成熟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这是我们在研发中遵循的基本原则。”蒋明说,疫情来袭时,杭氧便做出决定,哪怕遇到最差的情况,生产全线停摆,研发也不能停。
从研发一线起步做到总工程师,韩一松深知研发对杭氧的意义。正是他带领团队完成10万等级空分设备技术攻关,打破了国际垄断。作为企业研发负责人,在疫情暴发初期,韩一松便想着怎么把各地的研发人员组织起来,持续攻关。
“我们的任务是让产品等着市场。”韩一松说,“攻关一刻也不能放松,这是杭氧的核心竞争力。”
提前建设的“云研发平台”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巨大作用。居家办公的杭氧研发人员将头脑风暴搬到网上,分析交流、模型开发、协调设计。
特殊时期对研发的重视,也给研发人员打了一针“强心剂”。2020年,杭氧无论在空分设备无人值守等智能空分技术、专有模块化控制技术等系统技术上,还是新型填料研发等部机开发、烷烃脱氢装置等关键硬件技术上,均取得突破。
据悉,目前杭氧15万等级空分设备的关键技术攻关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预计今年可以完成。
“气”更足,底气也更足
每次接受采访,蒋明都会讲一个“奶牛和牛奶”的故事。
“制造企业鼓足发展后劲,要学会‘牵着奶牛卖牛奶’。”这一次,蒋明再次阐述了自己对杭氧发展的认识,“随着关键技术实现突破,设备走向精密化、体系化,必须向产业链上游开拓工程总承包业务,向产业链下游开拓气体业务。”
对杭氧而言,“奶牛”就是一套套空分设备,而“牛奶”则是气体。正是依托培育多年的“牛奶”业务,杭氧稳住了发展大局。
“我们的气体业务一刻也没有停歇。”杭氧副总经理周智勇告诉记者,疫情防控期间,尽管物流受限,但输气管道里一直输送着“杭氧造”的气体。
更令人期待的是未来——在特种气体这片“新蓝海”里,杭氧也取得重大突破,杭氧研究所和衢州杭氧特种气体有限公司共建的研发中心被认定为“特种气体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在氙气质量攻关上成绩斐然,氪氙提取率实现同比上升……
“‘气’更足,底气也更足。”蒋明说,把“牛奶”卖到底,已成杭氧人的发展共识,正如企业口号一样——大气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