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深读·政治纵深

文章导航

呼唤更多“老娘舅”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而事实上,群众大大小小的矛盾,除了极个别无法调和,有着尖锐性、冲突性外,绝大多数矛盾都有可调解空间,人民调解自然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人民调解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正确处理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是保持社会安定团结良好局面的关键。时代发展,随之也出现了很多新型矛盾纠纷,群众的需求也更多样化、个性化,这对人民调解、行业专业调解和调解员队伍建设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肩负调解重任的“老娘舅”因其“民间性”,与群众更贴近,加之更灵活的调解方式,往往更行之有效。

  在基层采访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有文化、有修养、有威信、懂政策、懂伦理、懂法律,在老百姓中说话公道,主持正义的“老娘舅们”奔波在各个角落,服务在群众身边。他们中有专职人民调解员,有村(居)民小组长、楼栋长、网格员,也有“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专家学者、大学生村官等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他们调处纠纷不拘泥于形式、时间与地点,矛盾一经发现,便主动介入,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成为预防矛盾、调处纠纷、沟通信息的重要力量。

  人民调解制度已成为当下法治社会的“减压阀”和“第一道防线”。构建一个蕴含温情、充满理解的和谐社会,不仅仅需要公平、公正以及透明的法治环境,也需要人民调解员的帮助和沟通。新时代,我们期待出现更多有担当、讲奉献的“老娘舅”。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ICP备:浙B2-20080242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628号

浙江日报 深读·政治纵深 00011 呼唤更多“老娘舅” 2018-05-31 7405587 2 2018年05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