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时评

教育均衡期待更多创新

  解决“择校热”“大班额”等教育问题,对于“名校托管弱校”来讲,或许是不可承受之重,但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创新。

教育均衡期待更多创新

吴 晔

  今年,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推出了教育均衡化新举措,在“名校带新校”的校区化管理模式基础上,推出了“名校托管弱校”的新模式,全区17所小学划分为4个学区,每个学区内中心校将采用托管方式指导一所学校。名校带动弱校,共享名校资源,这一“雪中送炭”、抱团发展的探索,希望能加速区域范围内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提升整体教育品质。

  实现教育资源实质均衡的这条路,从来都不平坦。我国义务教育师资配置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短板,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不均衡、师资储备不足以及各种严重的教育差距,都成了阻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拦路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这一基本教育国情,原教育部长袁贵仁提出要“均衡发展、源头治理;多措并举、有效缓解”,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要推行学校联合,推动教师流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教育改革,浙江先行。近年来,各地教育部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胆实践和创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办学新机制和新模式,提出了核心连锁式、教育联盟式、名校托管式、城乡互助共同体式等多种运作机制,经过几年的实践和转化,也确实取得了不少成效。

  以宁海县为例,两年前,城区优质学校托管了农村薄弱学校,一年试运行后,普通学校不仅出现了“生源回流”现象,部分学校还挖掘出了自身资源优势,办出了自身教育特色。这种形式上的“输血”带来了实质上的“活血”,让教育资源均衡改革更接地气。同样的例子还发生在省内欠发达地区,衢州市柯城区以类似的“城区名校、强校托管农村薄弱学校”的模式,使得农村弱校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质的飞跃,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区域内的学校,有着更强的同质性,“名校托管弱校”的模式,在区域内会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回归到树人育人的本源,师资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名校托管弱校”,除了输出名校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课程设置、标准的评价体制外,还将会大力培养并造就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是一项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的大工程,是实现教育资源实质均衡的活水之源。

  解决“择校热”“大班额”“非均等化”等教育问题,对于“名校托管弱校”这种新模式来讲,或许是不可承受之重,但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创新。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缩小区域、校际差距,将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始终是实现教育资源实质均衡的一剂良方。


浙江日报 时评 00007 教育均衡期待更多创新 2016-07-27 浙江日报2016-07-2700019;浙江日报2016-07-2700015 2 2016年07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