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人文·好学

思修课,很精彩

  通讯员 王汝菲 记者 王婷

  本报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你会认为这样的思修课有些枯燥,但上过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廖曰文的课,很多同学都说:“原来,思修课也可以很精彩。”

  作业演示是这门课的一大特点。“课前,老师布置了作业,要求我们根据指定案例提交一篇2000字以上的论文,并在课上进行PPT演示。”为了准备这次作业,各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搜集资料、撰写论文、制成课件、准备演讲。课堂上,小组代表演讲完毕,小组成员会依次接受同学的质询,老师进行总结并点评,学生可向老师自由提问。课堂互动热烈,很多思想火花在迸发,不同观点在交锋,气氛很活跃。

  “高质量的课堂互动不仅学生喜欢,每位老师也都非常渴望。但现实往往是,教学互动要么沉闷不堪,要么看似热闹实则不着边际。” 廖曰文说,他所采用“基于作业的互动教学法”是一种围绕课堂作业开展互动交流的教学方式,包括作业设计与布置、学生分组与作业、作业批改、学生演示、生生互动、教师点评、师生互动、评分计分八个环节,“通过作业,学生在互动前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明确的交流内容,从而大大提高了交流的深度和效果。”

  上过这门课的浙商大金融专业学生岳丹丹说:“只有充分准备,才能在撰写作业、接受同学质询时对论题作出有说服力的阐发和应对,尤其是在生生互动环节,需要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一个完整的流程下来,感觉学到的东西要远远超出教材,得到的提高要远远超出知识范畴。”

  “一份凝结了全组心血与学识、认真准备的作业,等于完成了一项小型科研任务。这份作业全班欣赏,可使作业的价值最大化。同时,小组作业在全班演示,教师作精心点评,老师评阅的价值也会最大化。”廖曰文说。

  在教育部刚刚公布的201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择优推广计划”项目中,廖曰文教授的这门思修课入选了。


浙江日报 人文·好学 00016 思修课,很精彩 2014-03-11 3392166 2 2014年03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