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我国第三个“读书日”,同是今年还是我国首个“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让孩子读书,读好书,自然又成了我们关注的话题。
因为刚刚结束对“养正书院”的采访,脑子里还满是那些小豆丁手捧国学典籍摇头晃脑的情景,所以对读书这事儿似乎特别有感触。
看着这些学而用之的孩子,我一直在反思,我们一直在说学国学好,学经典一部,胜杂书万部,但是用什么方法读,如何把经典读好,又是另一个棘手的问题。
据说去年元宵时,宁波天一阁内也曾经开办过一个“国学启蒙教育”启动仪式,专门招4至15岁的少年儿童学习国学知识。在当天的相关报道中,记者看到穿着红色汉服的老师,带领着同样穿着汉服的孩子在诵读的照片,据说那天报名参加活动的有80多个孩子。
不过,这个培训在经历了两期之后,就因为再也招不到生源而停办了。招不到生源的原因也有多个版本,有的说是学费太贵(听说每个月要2800元),也有说家长对孩子学国学的成效存在怀疑,因为国学的真正作用不在学问多高(里面的每一句如果解释起来都是大白话),而在于教人于品行。
如果只有读、背,没有实际操作,这样的国学教育无疑是个不能落地的空架子。
王卓瑜告诉我,他的教育方法是,除了周末的言传身教,他还给每位家长都发了一份《弟子规生活力行表》,要求父母每天监督孩子在日常行为中规范言行。
在这份力行表中,从起床、上学、吃饭到游戏,写明了应该怎么样的规范,而且每一条规范后面,都有《弟子规》中对应的内容。
“父母在监督孩子的同时,实际上也在提醒自己,父母做好了,对孩子更有说服力,加上书上那些话孩子们都会背,知道是圣贤之书中写的,自然都会去遵守。”
王卓瑜说,这里的孩子听话,并不是自己教的有多好,自己不是老师出身,也谈不上什么学富五车,如果真要学经验,那就是将经典付之行动,以身省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