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一些在古书中的基本礼仪规范,已经被我们长时间地忽略,当再次出现在生活中时,反而显得有些别扭起来。王卓瑜希望等孩子学有所得时,能够反过来影响家长的素养。
· “会背并不算什么,我教孩子学国学最重要的目的,是让他们依照书中所规范的那样行事做人。”
· 看看“养正书院”里孩子都读什么书
· 经典的书怎么读?
· 与过去的老先生不一样,这个1984年出生的小伙子,喜欢用轻松的方法引导孩子去理解古文。在他看来,“美和德行,在感官上是相通的”。
· 当“国学经典”遇见80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4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与过去的老先生不一样,这个1984年出生的小伙子,喜欢用轻松的方法引导孩子去理解古文。在他看来,“美和德行,在感官上是相通的”。
  王卓瑜上课的教室,是他家的客厅,20多平方米的地方,放了四五排小课桌,正面墙上,左边挂着老子的画像,中间挂着一幅匾额,上面写有“果行育德”,据说这是一位学者听说他义务开办国学馆,特意为他提的字,激励他在育德方面做出成绩。

  从2006年开始,王卓瑜就在家里免费给孩子上国学课了,那时他自己才22岁,刚从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工商学院广告设计专业毕业不久。

  “虽然我父母都是绍兴嵊州的农民,但是因为家族环境的影响,我从小特别喜欢传统文学,小学的时候我就可以背下整本《论语》了。”如果要追根溯源,王卓瑜热衷国学还真有一些说法——他的祖先,是有一代“书圣”之称的王羲之,在王卓瑜家的族谱中记载,王卓瑜是王曦之的 “第55代玄孙”。

  如果还要说开去,卓瑜也不是他的名,而是他的字,他的名是玮瑜,不过身边的朋友已经都习惯了学古人的习惯,用字来称呼他。

  “根据记载,王氏家族就有开办‘义学’的传统。”王卓瑜说,开办免费国学馆,多少也是在延续祖先的这个传统。

  “当初来上课的,都是朋友的孩子,周末的时候让孩子来书院,除了读书,还和我吃住在一起。”王卓瑜觉得,“身教胜过言教”,“道德品行的教导,不是说会背几句诗就能完成的,更重要的是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灌输,大人的一言一行是学生最好的教材。”

  与过去的老先生不一样,这个1984年出生的小伙子,喜欢用轻松的方法引导孩子去理解古文,比如故意把礼仪做得很夸张,孩子觉得很新鲜,有时甚至哈哈大笑,自己也跟着学,做得多了也觉得习以为常了。

  因为自己是搞广告出生,王卓瑜还特意找来了相关的动画片,用多媒体教学,又请来了自己读书时的班主任和几个朋友,教绘画和书法,因为他觉得“美和德行,在感官上是相通的”。

  对于孩子学国学,王卓瑜认为目的不在于提高文学修养,而在于从小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行,在他看来,“这些对人最重要的东西,在现代教育中正严重缺失”。

  在采访时,记者接触到了好几位孩子的母亲,其中有3位都是老师。像7岁的吕泽权的母亲朱敏花,就是一位中学的英语老师,从今年3月份开始,她每周都会送儿子到这里来上一天的课。

  “我自己是老师,所以对孩子的教育也许会反思的多一点。”朱老师坦言,现在学校教育学得基本以知识、技巧为多,以考试为目的,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显得很浮躁,而对做人的基本礼仪规范,却是少之又少。

  每次送孩子来上课,朱老师都坐在最后一排一起听,王卓瑜讲的古圣先贤的道德故事,她自己也是听得深受启发,“知礼仪、明孝悌、讲仁德,这些教育我觉得自己也需要补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与过去的老先生不一样,这个1984年出生的小伙子,喜欢用轻松的方法引导孩子去理解古文。在他看来,“美和德行,在感官上是相通的”。 2009-4-22 浙江日报000102009-04-220000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