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中,笔者听到这样一个细节:原本相关部门曾有过表彰王绍丰、张凤英夫妇的打算,可是又怕大张旗鼓的宣传,会导致市民在城区大规模植树,从而破坏已有的绿地布局,于是只好放弃了这一想法。
作为西湖区城管办监管中心的副主任,袁海宏的说法是中肯的。市民对于植树护绿的热情值得鼓励,但是城市中已经形成的园林设计和规划格局也需要得到保护,这之间的平衡,就需要通过提倡护绿方式的多样化来实现。
换句话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我们的护绿方式,也需要“科学发展”。植树节的内涵,早已不是“植几棵树”那么简单。
事实上,植树节的意义,并不在于每个人都要在植树节这天去种一棵树,而是通过植树节的又一次来临,使我们更加关注绿化、关注环保。
众所周知,地球正在沙化,沙漠的覆盖面积正在逐年增加。王绍丰夫妇25年种树故事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也就在于他们默默无闻地播种和守护绿色,他们简朴的言辞中透露出的对于城市、生活和生命的热爱。
国外曾有学者对树的生态价值进行过计算:一棵50年树龄的树,产生氧气的价值约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0美元;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计创值约196000美元。
这一计算是否精确姑且不论,就树木的实用价值而言,确是显而易见的。炎炎夏日,谁不渴望在外出时能有浓荫避日?休闲时刻,谁不希望身边有绿树环绕?
曾经有人提出,如果能通过“植树节”的实践体现“护树节”的内涵,将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尤其是“人地伦理”观念的培养。
中国人的环境哲学主张“人与自然为一体”,因此有“天人合一”的独特主张。如果能在现代生活中注意到尽量不违背自然,同时能与自然融为一体,就实现了所谓的“人地伦理”观。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地伦理”的实践就在于护树与爱绿。这样的努力,不应仅仅局限在植树节。
笔者发现,只要多加留意,还是有很多城市空间需要我们去绿化,等待我们去开拓的。植树节前,“杭州绿化网”上的一则滚动信息获得了较高的点击率。
在这份《关于开展杭州市绿地认建认养活动的公告》的附件中,详细列出了“杭州市绿地认建认养点一览表”,上城区的新开河市民休闲广场、下城区的城北体育公园、滨江区的沿江景观带等17个地点,都有大块绿地等待市民参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