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香樟树下:一对老人25年种树故事
· 香樟树下看变迁 与时俱进的“绿色心意”
· 三分种树七分养
对香樟的感情就像对孩子一样
· 护绿,也需“科学发展”
· 晾衣绳和“篱笆树” 培养孩子细腻敏感的心灵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3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晾衣绳和“篱笆树” 培养孩子细腻敏感的心灵
  普通的香樟树籽,大小如细细的黄豆,黑色。每年,王绍丰夫妇都会将捡来的树籽埋在自家花盆的土里,待春天发芽后,再用稻草灰仔细包好幼苗根部,挪到西溪河边种下去。

  没有亲眼目睹过树苗发芽、抽枝的人,可能很难理解老王夫妇对待种树的较真劲儿。

  就在几年前,工人们在文一街小学南面的河岸边,种下了几棵玉兰树。老王散步时看到,他们将其中的两棵放在一堆石子上,马马乎乎填了几铲土了事。

  “这怎么行?”老王急忙给社区和绿化办打电话反映情况。工人们过来返工后,老王夫妇还是不放心,最后干脆亲自上阵,把泥坑中的石子一颗颗拣掉,加深坑后再植树培土。老人用细心“挽救”的这两棵树,如今正矗立在河边,伴随着孩子们的读书声茁壮成长。

  熟悉老王夫妇的邻里都说,他们其实并不是苛刻的人。晾衣绳和“篱笆树”的故事,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一直以来,文二路68号墙门里的居民,都有在沿河的电线杆边晾晒衣物的习惯。可是随着河边的樟树渐渐长高,在带来绿荫的同时也遮蔽了阳光。

  去年10月,王绍丰大伯在爱人的催促下,在文二路68号小楼边电线杆间的高空中,拉起了一条长达10多米的晾衣绳。这样一来,既能满足小楼里住户的晾衣需要,又不妨碍他们出行,樟树成长过程中的“舆论压力”,也消弭于无形。

  从下宁桥东北面沿着西溪河岸走,每隔几米就会出现一棵“篱笆树”。所谓“篱笆树”,就是用竹篱笆围起来的香樟树苗。

  原来,刚种下去的香樟树苗,由于个头不高很容易被人忽视,有时难免被锄草机所误伤。为了提醒园林工人,细心的老王夫妇就在树苗四周扎起了竹篱笆。这样,同时也能减少散步者误踩树苗的概率。

  于是,老王夫妇早晚散步时又多了一项任务——修补受损的竹篱笆。“这样,总比看到树苗受到伤害要好受得多!”没过多久,让他们感到“心中一暖”的事情发生了。就在文一街小学河对面,有一位邻居也在河边空旷处种下了5棵“篱笆树”。

  早在2001年,石灰桥社区就投入13万元,在每幢房子边都种下了桂花树。如今,这个赢得“桂花村”美誉的社区里,还活跃着一支老年护绿队,老王夫妇正是其中的成员。虽然人数不固定,活动不定期,对于绿树红花由衷的热爱,却是他们共通的心意。

  原来,有一种生活态度是可以“相互感染”的。王绍丰说,老人们最大的心愿是,通过栽花种树,能让孩子们从小就有细腻敏感的心灵,可以感知生活中每一个动人的细节,享受每一个成长的瞬间。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晾衣绳和“篱笆树” 培养孩子细腻敏感的心灵 2009-3-12 浙江日报000102009-03-12000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