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冬之语
· 珙桐轶事
· 河姆渡恋歌
· 卢梭塑像前的遐想
· 三十年,
中国向世界宣言
· 江南秋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卢梭塑像前的遐想
□张建康
  卢梭的塑像坐落在三面环水的瑞士日内瓦湖边的小洲上。尽管临近岁末,因暖冬的原因,塑像周围草地上的绿色基本未退,只不过草尖上溢出了一些淡黄。四周的白杨树高耸着刺向天空。一望无际的日内瓦湖清纯见底,蓝天上的白云,掠过天际的海鸥,湖上白帆点点,俨如一幅宁静淡雅的水墨画。

  卢梭神情专注的读书神态,由雕塑家惟妙惟肖地展示出来。他披着布衣,赤着脚,坐在一张有靠背的椅子上,膝上放着一本翻开的书,忧郁的眼神深邃地盯着书本,额头上漾起的皱纹如问号般地向书中的内容提出质疑。椅子下面,叠满了书籍。塑像将卢梭酷爱读书、深于思索的形象完美地塑造出来。

  卢梭留在我的印象中,是因读了他著的《忏悔录》。卢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这是一位磅礴过历史的人物,他的思想积极影响了法国大革命。盘桓在卢梭塑像前,不由自主地会联想起有关他的传说——

  因生活所迫,他曾当过学徒、伙计、随从,曾像乞丐一样进过收容所,靠长期勤奋读书,使得内心世界日益丰富和生命“亮度”的提高。一身带着尘土、经常食不果腹的流浪汉才逐渐从社会的最底层走进了法兰西思想界。这位平民思想家与生俱来有着与封建专制斗争的“基因”。对社会不平等的批判,对平等自由的歌颂。他拒绝国王的接见和赐给的年金,谴责巴黎上流社会的奢侈,成为反封建的斗士。他致力于发掘平民精神境界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如自然淳朴的人性、高尚的道德情操、出色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生活趣味。他深信在“布衣”之下的自己,比“廷臣的锈金衣服”下面的更有“灵魂”和“力量”。

  这样一位贬责权贵、崇尚“布衣”的思想家绝不被当时统治者所容。恶运如蜘蛛网似地罩在他的头上。法国大理院下令焚烧他的书,并要逮捕作者。他逃亡到瑞士,当局也下令烧他的书。他又逃到了普鲁士属地莫蒂亚,教会宣布他是上帝的敌人,后又流亡到圣彼得岛。但政治迫害的重锚系不住孤独者寻找真理的脚步,被迫害和被迫逃亡的生活是思想家的人生必修课和生命的轨迹。残酷的迫害,逃亡的生活。统治者一次次地施压,犹如打击燧石一般,越是敲击得厉害,越会迸发出灿烂而炽热的思想火花。

  正应了“澹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句古语。真理是朴素的,朴素的真理不可能诞生在灯红酒绿、追名逐利、安逸无忧等浮华的生活土壤里。卢梭一边靠磨镜片来养活自己,一边靠阅读来滋补自己的心灵。贫困如身影般地跟随着他的一生,但先哲不被物质生活所累,始终保持恬静与安宁,而思想却经贫寒生活的磨砺而日显光辉。他用生命拭去掩盖在真理上的尘埃,用生命之火去点燃一盏给世人希望的灯。

  一阵狂风吹来,肆意揉搓着地上的小草和小花,白杨树上的黄叶飘逸而下,有几片叶子依恋地留在卢梭塑像上。刚才还恬静如画的湖水被掀起了一波波的白浪,天空上一团团的乌云疾驰而来,要下雪了。看来,卢梭的塑像又要经受一次冰天雪地的严寒考验,犹如他的思想一样,不断经受岁月的检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15 卢梭塑像前的遐想 2008-12-5 48256F32002924A6482575130011279B[A1-章瑞华≈B1-章瑞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