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隋唐大运河印象
· 海榴红似火
· 仰望十月
· 与真理为友
· 荷锄的士兵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荷锄的士兵
■张 耀 季云华
  在杭州下沙,有这样一群官兵,他们肩上扛的不是步枪而是锄头,所在的战场不是边疆而是田野,面对的不是敌人而是整天和鸡鸭猪打交道。他们就是浙江边防总队的农场官兵。

  整洁的营房,平整的土地;鱼池旁杨柳环绕,菜垄间阡陌纵横,浙江边防总队农场就好像休闲农家乐般建立在杭州偏僻的下沙元成村里。然而,就是在这么一个只有85亩的田野上,农场官兵们每年生产出有机蔬菜2.5万余公斤、猪肉1万余公斤、鸡鸭5000余只、瓜果3500余公斤……边防农场虽然是军队的一部分,但是几乎所有的官兵刚分配到这里时,心里都有种说不出的苦闷和失落。在他们看来,当兵就是要拿枪杀敌,保卫祖国,然而现在却扛起了锄头,成了一名“穿着军装的农民”。

  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卫国戍边有不同的岗位,前方将士需要后方官兵的后勤保障,才能保证和提高战斗力,身在小农场同样是国家的需要。在老兵们的引导下,新兵们逐步摆脱失落的心情。大家都想,既然干了,那就要好好干,在这不起眼的农场中干出一番成绩来!

  农场连长程清海是个个子不高,长得黝黑壮实的小伙子。刚进军队的时候,他就憋着一股劲要好好在部队里干出一番功绩,为此他努力学习考上了广州边防指挥学校,期待着毕业后就能指挥千军万马,但一纸命令让他到了农场,与猪、鸡、鸭、蔬菜和果园打交道。在农场10年间,他将这里的鸡鸭、鸽子、鱼虾都“调理”得“井井有条”。“三军司令”的雅号从此戴在了他的头上。

  身高一米八的陈志清在6年前刚进来时,还没碰到过锄头。然而他将种菜比作人生,什么时候该下种了,什么时候要施肥浇水了,什么时候要挂苗了,绝对不偷懒,认真学,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就凭着这样一股认真劲,陈志清成了农场里名副其实的多面手,种菜烧饭、养殖鸡鸭、车辆驾驶样样精通。

  被战友称为“猪倌”的姚冬生在部队呆了已有10年之久,当时农场正缺饲养员,便把他拉了过来。虽然开始时心里不是个滋味,但他不甘落后,买了十多本养殖知识书籍每天学习,又参加培训班向专家取经,10年里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现在,不管哪头猪有个什么小毛病,他都能一眼看出,并且药到病除。

  现任场长季云华也是个老兵,8年前来到农场,中途因部队调任离开过这个岗位,但是1年半后,终究放不下对农场的热爱,又重新回农场。他所提出的 “绿色”和“新鲜”产品的生产理念,让农场在保证量的前提下也注重了质的提高。今年农场又进了两位“新兵”,一位是有11年军龄的吴标峰,另一位是去年底刚参军的“90后”龙敦华。他们刚进来时,都水土不服,“心有不甘”。但是,看到老兵们几年甚至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无怨无悔,干出如此骄人的成绩,这一老一新两个官兵及时调整心态,迎头赶上。就在今年国庆节前夕,正是这个只有8人的农场,荣获了全国“公安边防部队副业生产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与浙江边防总队农场同时获得这一称号的,在全国只有三个。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15 荷锄的士兵 ■张 耀 季云华 2008-10-10 浙江日报000152008-10-10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