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隋唐大运河印象
· 海榴红似火
· 仰望十月
· 与真理为友
· 荷锄的士兵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与真理为友
■杨树荫
  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拉里·萨莫斯,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有过极为精彩的表述:“在哈佛,一个刚进大学的新生可以对校长说‘你错了’,这就是哈佛的文化:思想胜于权威。”

  看来,世界一流的大学,必要有一流的文化相匹配,哈佛的这种文化,让全球学者敬而仰之。

  思想与权威,其实是对立的两面。

  思想崇尚的是自由与平等,激荡与创新,始终追求突破与变革。而权威,则信奉服从与控制,传统与秩序,绝不允许任何批评与挑战。

  一个世界倘若没有思想,那便是一个黑暗的世界。如果没有思想而又充斥权威,那黑暗将永无尽头。

  思想胜于权威,是哈佛的文化,也是人类进步的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常能看到思想的火花,在强大的权威面前,勇敢地跳跃、闪光,直至熊熊地燃烧。

  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科学与真理。十六世纪著名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以毕生精力写成的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向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地心说”,发起了颠覆性的挑战,教会为之震怒,世界为之震动。坚信科学与真理的哥白尼,以一句“我不会在任何人的责难面前退缩下来”作了回击。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毫不留情地终结了被中世纪封建神学奉为至宝的“地心说”理论的地位。歌德说:“哥白尼的学说撼动人类意识之深,自古以来无一种创见、无一种发明可与之相比。”哥白尼以自己的思想和学说,将人类的世界观整个的颠倒了过来。

  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理想与激情。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托马斯·杰佛逊,面对强大的英国殖民势力,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人人平等”写入《独立宣言》,被美国第二届大陆会议一致通过,并以此作为美国国家的立国之基、独立之魂。尽管当时的美国,距离“人人平等”还是十分的遥远,然而作为一种思想、一种理想,是照耀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点燃了美国人民的激情之火。诚如马克思所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份人权宣言”。《独立宣言》成为美国前进的旗帜,是美国人民一代又一代为之奋斗不息的崇高理想。

  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胆略与勇气。曾经闭关锁国、导致危机重重的日本,至十九世纪中叶,决意“维新”求变。1868年,明治政府发表维新誓文,昭告天下:万机决于公论,破旧有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从天皇乃至“庶民”,上下一心,对日本进行彻底的改革。吉田松阴,一个普通的维新改革者,一番慷慨之言,说出了日本全民族的心声,成为“明治精神”的写照,“如果一个人的死可以跟不朽相联系的话,那人就应该慷慨赴死;如果一个人活着可以跟建立一个大的事业相联系,那他就应该坚定地活下去。”日本国以这种胆略和勇气,将维新成为全民的统一意志,绝处求生,走出灾难,迈上了现代强国之路。

  思想胜于权威,究其因果,这思想实质上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新思想、大思想、科学思想,代表了真理,代表了进步,代表了创新。而权威败于思想,这权威看似强大,似乎不可一世,实际上代表了传统,代表了落后,代表了守旧。权威在思想面前最终败下阵来,则是必然的,也是历史的规律。

  思想胜于权威,这是哈佛的理念,也是哈佛的追求。从中我们看到一所伟大学校对社会思想与精神的引领。

  写到这里,我想还是以哈佛的校训来结尾吧:

  “让你与柏拉图为友,让你与亚里士多德为友,重要的,让你与真理为友。”

  如果我们都能“与真理为友”,思想胜于权威还会远吗?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15 与真理为友 ■杨树荫 2008-10-10 浙江日报000152008-10-1000020 2